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争  高磊 《海南金融》2016,(12):8-12
本文着重梳理和总结金融危机以来微观审慎层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发现:首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容易忽视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特征;在微观审慎层面,当前大多数流动性监管和监测指标仍与完善的、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挂钩的动态监管指标相去较远.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有必要在宏观审慎视角下考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管对象,要及时根据监管体制的变化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主动适应监管法规新要求.这对于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以及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面对监管领域的新变化,中国银行业需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继续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以及对融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巴塞尔 |||>的介绍,揭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给我国银行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进而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对深化我国银行业转型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冰 《福建金融》2012,(10):17-21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是我国全面落实巴塞尔协议Ⅲ,完善资本监管的重大制度创新。新的资本办法提高了监管资本要求,扩大了风险覆盖范围,合理调整了风险权重,将有效提升我国银行业的资本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优化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其经营模式的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进一步处理好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监管政策的有效衔接,在提高资本要求和防控风险的同时,适度开展金融创新,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架构,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防控的核心运行机制,直接关乎风险防控和化解的实际效果。本文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以及当前金融风险防控的新要求、新背景,根据相关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治理架构的要求,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加拿大的相关银行架构的构建原则和主要类型,进一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组织架构,比较研究了国际与国内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模式,梳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其组织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柳 《甘肃金融》2012,(1):23-24
引言随着对防范金融危机探讨的逐步加深,宏观审慎管理也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英国、日本等国家就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宏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政策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从跨机构和跨时间双维度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报表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沧州市为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安琪 《海南金融》2008,(1):57-59,68
伴随着我国银行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完善我国现代化监管体系并以此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任务就显得更为紧迫。预先承诺制是一种创新的金融监管方式。它的激励相容特性使商业银行的行为取向和监管当局的预定目标相一致,有效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同时也尊重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介绍了预先承诺制的本质属性,阐述了商业银行引入预先承诺制的意义,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引入预先承诺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理财》2010,(4)
又是一年春好处!2009年年底,同处苏南地区的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交出了靓丽的年报。截至2009年末,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全行总资产325亿元,总负债293亿元,净资产32亿元;全年实现利润税后利润5.19亿元,每股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作为其运行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算质量管理和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工商银行现行监督模式为例,剖析其在监督理念、重点、效率以及人员配置、功能发挥等方面的不足,立足于构建安全型、价值型、成本型风险管理平台的需要,提出推进商业银行基层行监督模式由规范操作型向风险管理型、由质量复审型向风险预警型、由职责重叠型向责任互补型、由单一封闭型向合作多样型、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管理型转变的五大转型路径,以期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推进监督工作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路径 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在总结了金融危机的教训之后,<巴塞尔协议Ⅲ>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2015年初,全球各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现在的2%提高到4.5%;同时还要求资本防护的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的2.5%;一周期的资本缓冲要达到2.5%.按照这样计算,商业银行要达到安全经营,其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一13%,这加大了商业银行股本融资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2018年全国69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与省份口径的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进行匹配,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金融监管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此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营销变革战略实施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决战市场的制胜法则。营销变革战略的制订是为了应对“单一”和“多重”竞争对手的竞争性策略选择,为了判断传统或单一营销力量的优劣,以便给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必要依据,不同竞争对手之间都会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层面按自身资源去调整营销变革战略。然而,现代商业银行在信息化、国际化的市场条件下,正从“内部环境”向“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邦财务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邦财务模型是由美国杜邦公司设计的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模型。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净值收益率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杜邦财务模型通过综合资产收益率和股本乘数。在揭示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对影响杠杆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层层分解。因其具有系统性的优势,为各方利益主体提供了一个简便实用的良好分析工具。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分析中应用杜邦财务模型还存在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度和监管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海港 《新金融》2002,(8):20-22
随着金融技术的日趋复杂化,银行的活动及其风险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操作风险成为风险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著名的金融公司亏损案,如LTCM,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等,都与操作失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内部人的控制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摆到商业银行工作的重要地位,但侧重于业务管理、操作流程和防范风险的多,而对内部人自身的控制与监督则显得薄弱。内部人控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应当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平衡制约、自我约束、严格考核的不同层级内部人的控制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