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依存度对两国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贸易乘数比较了双边贸易对两国经济的贡献度;从(直接)投资依存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投资收益率比较了相互投资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综合贸易所得和投资所得,估算了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就如何深化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0年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和目前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作出了今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呈振荡的增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魏昀妍 《大众商务》2010,(10):71-71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美相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新动向,中美之间至少在经济领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应当借金融危机改善两国经贸关系,提高美国政府利用对华贸易为政治或安全服务的相对成本,进而达到校正中美相互依赖中的非对称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美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美相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新动向,中美之间至少在经济领域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应当借金融危机改善两国经贸关系,提高美国政府利用对华贸易为政治或安全服务的相对成本,进而达到校正中美相互依赖中的非对称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的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随着双方贸易的迅速发展呈现出扩大趋势,并受到美国当局的广泛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可以归纳为统计口径的选择不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政策性原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移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最终期望双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进一步推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由来已久,多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的形成原产地规则和“迁移效应”是基础性原因,转口贸易是主要原因。客观公正地看待并妥善处理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对于推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卞艳  白媛 《企业家天地》2011,(9):132-133
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倍受世界关注。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分工效应充分显现的背景下,处于风头浪尖上的中关贸易争端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原因从中美两个方面,从政治和经济联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对解决的办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中,吉林省与日本经贸关系占有重要位置,加快吉林省与日本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促进吉林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较快,尤其是贸易方面的发展更为突出,日本已成为吉林省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双边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从长远看,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其经济的互补性,加强相互合作,吉林省与日本贸易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9.
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1):37-43
文章从政治角度对近年来的中美经贸摩擦进行了分析。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必然走向超级大国,美国必须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将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并通过外交施压等政治手段,以达到减少美中贸易逆差、降低高失业率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在政治手段不奏效的情况下,又采取了反倾销和动用"301条款"等经济手段逼中国就范。这些问题仍将是2009年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只要美中贸易逆差存在,美国就会不断使用政治、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压。中国应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做好有针对性的长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升值的必要。人民币快速升值并非是解决中关贸易不平衡的关键,反而会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人民币升值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因此,应该客观、公正地认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张瑜 《全国商情》2009,(13):107-108
近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越来越稳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目共睹.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对出口的变化敏感,出口占到中国GDP的近4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美国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关建交29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不平衡显现日益加剧的趋势.美国认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是根源于人民币的被低估和不灵活,美国想通过逼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美间贸易不平衡.本文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根源于双方储蓄--投资机制失衡.逼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只能导致中美两国的双输.因此,要解决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一方面要美国增加国内储蓄,减少对华出口的限制;另一方面要中国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后特朗普再度出尔反尔,破坏了中美经贸共生共赢的关系。美中加征关税、反制关税的摩擦对抗加剧了风险失控。美中不平衡贸易量和产品结构决定着中美处于非对称摩擦地位,中方反制关税易陷入特朗普的螺旋式加征关税的陷阱。美中加征关税、反制关税未必一定是杀伤对方的,存在着四种不同的情境。中方应以促使美方重回经贸磋商谈判为要义,警惕零和思维破坏中美共生共赢的经贸关系。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立场是: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以磋商合作而非对抗姿态化解经贸摩擦,发展中国经济、平稳好就业。举措是:打破被动应对摩擦的做法,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动力;借力连续的进博会,打造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提升中国经济汇聚力,以避免与全球价值链脱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贸易的柱石。中美互给最惠国待遇却受到美国国内法的限制。在 90年代 ,年复一年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中美之间争斗不断。今年 5月 ,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PNTR)法案已在美国众议院通过 ,9月参议院也通过了此法案 ,但该法案还附有中国不能接受的内容。中美经贸关系又合作又摩擦的基本态势仍将继续 ,但向正常化方向发展仍是其主流。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欧盟既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又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地。该文在分析美国、欧盟 1990~ 1999年间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 ,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更易导致贸易纠纷 ,欧盟与美国的产品与市场均存在较大可替代性 ,来自欧盟的投资质量也优于美国 ,故今后更应重视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大力发展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可能而且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中美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统计方法、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贸易的柱石。中美互给最惠国待遇却受到美国国内法的限制。在90年代,年复一年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中美之间争斗不断。今年5月,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TR)法案已在美国众议院通过,9月参议院也通过了此法案,但该法案还附有中国不能接受的内容。中美经贸关系已合作又摩擦的基本态势仍将继续,但向正常化方向发展仍是其主流。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大国,拥有的控制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为防止技术扩散,特别是其尖端技术的扩散,对技术出口实行了最严厉最广泛的管理。研究美国的技术出口管理及其本质,对克服中美经贸合作中的障碍,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具有明显的自由主义特征;从历史演进看,西方强国为维护本国利益会阶段性地从自由主义偏向保护主义,但长期来看自由主义仍是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基调。当前美国对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偏离具有矛盾性,表现为在全球发起贸易争端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新的经贸合作,其实质是在政治周期、新兴国家崛起、发展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寻求利益再平衡。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而且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未来世界经济将呈现多元化、多层化和复合化的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不仅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还应对国际经济秩序作出顶层设计,贡献中国方案:在多边经贸体系框架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实践基础,积极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并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合作共赢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