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要素价格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研究要素区域流动过程中要素价格动态变化及均衡,指出要素流动对区域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影响。新型区域关系实质上就是通过要素的有序流动形成区域之间合作、分工及竞争,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整体上的基本最优配置。区域开发主要是由要素的非均衡流动实现的,要根据要素流动的机制与路径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分散了区域性供给或需求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冲击力并进而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经济波动周期延长与强度下降的趋势.其次是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经济波动的区域间的传导渠道,而且也提高了区域间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相互解释力,增强了彼此间的因果关系和减弱了彼此间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跨区域流动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区域流动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分散了区域性供给或需求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冲击力,进而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波动周期延长与强度下降的趋势.其次是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进一步拓宽与疏通了经济波动的区域间的传导渠道,而且提高了区域间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相互解释力,增强了彼此间的因果关系和减弱了彼此间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在新战略背景下,成渝地区必须贯彻一体化发展理念,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是关键一环。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分析其流动性不仅可以了解与掌握创新体系运行状况,为人才流动和创新合作提供政策启示,还可以为促进技术、信息等流动提供科学建议。以成渝地区2002-2019年专利许可和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UCINET软件构建技术双向流动网络,基于拓扑结构和空间关联角度分析成渝地区技术双向流动网络。结果表明,成渝地区技术双向流动网络呈现为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核心的结构,成渝地区虽然存在技术流动但是缺乏深层次的跨区域交流,且社会关联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各子群内部融合性较差,地区内部流动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GERT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创新主体间知识创新价值的传递及增值过程,揭示了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的内在规律;通过算例分析,测算了不同政策冲量对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GERT网络各节点概率、知识创新价值增量、方差、创新价值增值系数等指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在知识转化阶段提供政策扶持,并选择人力资本投入作为政策扶持的着力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推进区域知识创新价值流动。  相似文献   

8.
<正>一、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成本的微观经济分析 1、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机会成本分析 对劳动力要素来讲,机会成本就是劳动力为流动或不流动而牺牲掉的收益或付出的代价。为便于研究,我们选择了几种主要类型来进行分析:江苏城市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属于不同经济类型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劳动力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流动的机会成本;劳动力在本省区域间流动的机会成本。 通过对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机会成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城乡收入的较大差距、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收益的较大差距,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形成强劲“拉力”。虽然对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向城市流动的机会成本要低于预期收益,但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产业之间流动的机会成本,一般比向城市流动更低。农业劳动力在单纯务农的机会成本较高、一部分人跨区域流动的机会成本也较高的约束条件下,实行兼业经营,兼业经营可以使农村劳动力获取农业和非农业的全部收益,这种流动(非农化)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共同推动下,当代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增加资本的形成、增加劳动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制度变革,这些要素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另一种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组合价值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就是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影响上,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身技术结构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化,而且可以促  相似文献   

10.
实现区域间技术要素的联通、转移与高效配置,需要破除阻碍技术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文章基于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视角,通过观测199个城市之间技术要素流动的39 402种可能的路径,构建城市间“匹配流动模型”,实证分析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城市间技术要素流动的影响。论证指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可以使创新主体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要素的创造、运用及转化,实现其经济价值。从城市层面来看,具有较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技术要素流入,该城市的技术要素也会更多地被其他城市接收。同时,城市间技术要素流动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和“虹吸效应”,即技术要素会更多在制度性交易成本较低的城市之间流动,并且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的技术要素净流出更少。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当地理距离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交通运输成本较低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可以更显著地促进技术要素在城市间流动。此外,当城市所处地区的创新创业活跃程度较高,对技术要素的需求较大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可以更加显著地促进技术要素流动及供需匹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斯定理”在技术市场中的应用提供...  相似文献   

11.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载体,受到学界和实业界广泛关注。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不同,资源配置与协同合作方式也不同,导致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共生理论主体—网络—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组态模型。以7家核心企业及创新合作伙伴为案例分析对象,采用fsQCA方法探究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各有2条,核心条件不同,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不同。第二,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具有通用型特征,受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网络嵌入与数字环境3个层面耦合作用的影响。第三,无论是技术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创新能力均作为必要条件出现,成为价值共创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主张异质性视角探究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差异,有利于深化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解与认知,为企业基于不同价值主张实施价值共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频繁的政策实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创新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及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政策不确定性概念,检验不同类型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人才和资本两个维度分析研发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与研发要素流动。具体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要素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需求层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环境层政策不确定对其无显著影响。人才、资本等研发要素流动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需求层和环境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促进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下,科技合作是推动两岸科技融合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知识场域”这一理论视角,构建基于结构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知识场域范式。从基本历程、空间特征、地区实践和共同叙事4个维度分析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时空演进特征。讨论基础研究、专利合作与产业共通标准3类场景的实践效果,评估知识场域演化扰动因素。围绕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探讨现实挑战,对深化两岸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效率分析中引入环保政策,在分析政策因素对期望产出和污染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带有政策因素的DEA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污染物不可强处理的情况下发生的生产拥挤现象,并给出了生产拥挤的评价指标。最后,采用淮河流域造纸厂的实例对文章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模型中采用政策变量选择参考单元,在效率评价中消除政策因素对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影响,由此而确定的生产拥挤的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由于环境管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这将为环境管理问题的决策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patent data between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7, this paper portrays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spatial pattern and proximity mechanism of China’s inter-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by the graph theory, spatial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model.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China’s inter-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forms a hierarchical network with Beijing as the core and it exhibits a typical small-world property and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2)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quadruple’ with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Sichuan as the peaks has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e inter-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degree centrality, median centrality and intensity centrality is obvious. (3) In terms of proximity mechanism, geographical, institutional and cognitive proximity exert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na’s inter-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linkage.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oximity elements on China’s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吴中超 《技术经济》2020,39(4):120-131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略去)的统计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探讨了创新网络结构因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密度均与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关系,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与研发投入强度相关假设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黄向阳  彭建刚 《经济地理》2011,31(11):1874-1879
以湖南省14个市州内35家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对象,在分析湖南省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制约因素基础上指出,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地从理论上比较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不同并购重组方式所产生的效率,且从实践上探讨了湖南省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路径,进而为优化湖南省跨区域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网络视角,以1985-2016年产学联合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产学合作网络与跨区域合作网络,并分析合作主体的基本特征与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中国产学合作模式从“一校-一企”向“多校-多企”转变,跨区域合作模式也从“一省-其它 一省”向“一省-其它-多省”演化,合作深度逐渐增加,但合作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高校与企业在合作网络演化中相对稳定,参与合作的高校相对集中且多为综合性大学,企业合作集中在能源领域和高技术领域;“地理邻近”仍是制约产学合作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区域内合作数量占比依然大于跨区域合作;产学合作网络与跨区域合作网络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有环保PPP项目多元主体研究缺乏对环境等非人类主体的关注。因此,在分析多元主体异质性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清晰界定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在环保PPP项目中的角色与地位,通过异质行动者转译,构建环保PPP项目异质行动者网络,清除异质行动者的行动障碍,实现异质行动者间的资源互补,提高环保PPP项目供给效率,为多元主体异质合作供给环保PPP项目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之间通过固有的地域联系发生环境关系而产生区际问题,要解决区际问题,应当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设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明确补偿主体、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分配方式。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蕴涵了公平的法律理念和良好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