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形象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是社会公认的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社会颁发给企业的一张无形的“信用卡”,能够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管理水平、经营状况和精神风貌,企业形象能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形象创新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在开拓市场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企业形象创新是提高竞争能力的很重要因素。企业形象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不断超越自我和竞争对手的关键。笔者就客运企业形象创新谈几点认识。一、客运企业形象创新的正确定位客运企业形象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  相似文献   

2.
正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外在表现(外部形象、产品或服务、员工素质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一种总体印象,它是人们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受体验而获得的总体印象。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获得客户的信任,可以生产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相反,不好的企业形象将使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生存。相对于4S店,综合性汽车维修企业由于  相似文献   

3.
规范、推广中储视觉识别系统是打造中储品牌,提升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储系统对企业形象重要性的认识在国有企业中较早,在物资系统更是走在了前列,1990年中储总公司就设计了中储微标,确定了标志色,并以文件的形式对徽标的使用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多年来,中储一直没有一套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微标及与“中国储运”的组合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企业形象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不够,使企业外部形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多处使用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大为降低,未能产生完整的品牌形象,其价值也不能充分体现,规范视觉识别系统是为了改变过去在企业形象建设上零打碎调皮、随意性大等问题,把企业形象建设上零打碎敲、随意性大等问题,把企业形象建设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形象建设与品牌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出租汽车业户做到了优质服务,但也有少数出租汽车司机在形象修养上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不适应。对待乘客只是简单地买卖交易,对乘客缺少应有的服务热情,使乘客乘一次车没啥印象;二是服务方式不适应。不是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乘客,而是强拉硬扯,有  相似文献   

5.
“包装”一词,源于影、视、歌坛,其本意是指通过给明星们的外在形象进行定位,辅之以全方位的策划和宣传,使他们在观众或听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其在事业上获取成功创造条件。 同样,“包装”也适用于企业,因为企业也有自己的“明星”,那便是曾为企业作出过贡献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他们是企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给这些人物“包装”,实际  相似文献   

6.
邱大朋 《空运商务》2012,(13):26-27
本刊讯为顺应企业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厦航对原有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Identity,V1)进行了升级,全新设计的企业LOGO和机身涂装将于7月25日正式发布,大家熟悉的“蓝天白鹭”LOGO以及“五线谱”(又名“改革乐章”)机身将会被新标识取代。  相似文献   

7.
实行车辆产权转让之后,企业的驾驶员、承包人由原来的工人变成了“车的主人”,他们有了独立经营的“权力”,车辆的转让,驾驶员的招聘等产生了极大的随意性。由于企业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一度出现“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等现象,错误地认为,只要抓住经济效益,其它可以一概不管。于是出现了驾驶员抢时间、争客员、超速超载、病车上路、请临时司机打工而发生事故等等,使安全管理工作一度出现下滑,人们惶恐不安,扰乱了企业的正常工作,使企业受到了损失。因此,建立行车安全管理新机制势在必行。 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在新的经营机制下,租赁承包者和全额抵偿经营者变生产者为生产经营者,独立承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无疑加重了安全生产责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推行了“单车租赁承包”。这是运输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进入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运输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在思想上存在着盲目性,短期性,在组织实施时,具体操作简单化,随意化,租赁后,又存在以“租”代“管”,放弃管理,弱化管理部门的职能等现象,导致在推行单车租赁的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租赁经营加以正确指导,加强规范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有人形象地比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从拆旧房子转到建新大厦。但是,如何构筑这座新大厦,人们在不懈地探索、努力。最近,笔者就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托管濒于倒闭的盐城市船务实业总公司后出现生机的事实进行了调研,希望这种“托管”的经济现象对构筑这座新大厦的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外可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内可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运输企业属于服务行业,虽不同于第二产业的“显性”生产型企业(生产实质产品)那样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产品展示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实践证明,运输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和社会知晓度、美誉度都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也逐渐被广大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构成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我国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表现也正是企业隐含“战略危机”的征兆。  相似文献   

12.
对国有亏损企业是扶持、还是破产或兼并?在授权经营方式下,经营者的经营效果如何考核?等等问题都涉及到经营业绩考核的评价指标。 一、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 提到“经营业绩”,人们便想到会计利润或亏损,因而,一开始“会计盈亏”就作为考核企业效益的依据。事实证明,以公计账面利润作为考核企业效益的依据,会使企业不顾效益,无限制地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或把要到的资金存入银行,“以息增利”;若以会计利润相对值——净  相似文献   

13.
向坦  陈星 《中国储运》2007,(7):112-113
信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重要性与日俱增,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价值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巨大落差,这也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信息系统的绩效。正确认识信息系统的绩效,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良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路大家走车”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运输市场格局形成以来,运力得以迅猛发展,在数量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初级市场的繁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社会化协作的加强,精加工、深加工、“两头在外”的加工业,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生产方式,为之服务的运输业必将适应其需求,从运力数量上的满足,转向运输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完成运输市场质的飞跃,这是个体零散经营户力所不及的,这有待于公路运输企业现代化经营,有待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作为交通专业运输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运输》2008,(5):27-28
本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协会会员、道路运输企业会员: 自2004年起,本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成功组织了旨在宣传道路运输行业整体形象,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中国道路运输资质企业100强(2004年)”、“中国道路运输企业100强(2005年)”、“中国道路运输企业100强(2006年)”和“中国道路运输企业100强(2007年)”的发布工作,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得到会员企业和广大行业内道路运输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行业内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思想工作的一点取向,就是面对一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职工思想工作的现状,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与职工思想工作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寻求最佳的工作方法、技巧、措施和手段,调整工作心态,转换管理与教育的角色,使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工作并重,重塑“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召唤企业一度“谜失”的诚信,凝聚起企业员工的“民心”。  相似文献   

17.
大象叉车具有浅线型的外观特征,远观近看都给人以墩实,憨厚的印象,与其“大象”品牌非常相近,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充分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对内增强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他们依托两大平台——企业内刊《白云机场股份》及在机场业率先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中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打造企业文化品牌,营造出和谐的企业氛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从形象的关系来看,国有公路运输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总体形象,是各个个体形象的集中体现,而企业的各个个体形象又是总体形象的具体体现。因此,思考世纪之交国有公路运输企业形象,我们可以从各个个体形象来展开。 “国企”形象。从运输生产方面考察,在计划经济时期,运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现代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的特征 ,决定了企业必将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目标。因此 ,现代企业将不断地改善和优化内部管理 ,使其更加严密、高效和科学。笔者认为 ,企业不断改善、优化内部管理的进程 ,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步入“内部控制”的全新境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