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频繁调整的过程。其中。央行在2007年1月起至2008年9月14日期间,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次:2008年9月15日至2009年1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29日,又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的9%提升到了2011年6月20日的21.5%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商业银行如何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以保证在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应对不断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存贷利差、中间业务和流动性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了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在预期方面的效果更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起到推动作用和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小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的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商品房的限购政策,同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多次调整.在限购政策背景下,本文运用广义矩(GMM)方法,将限购政策作为逻辑变量加入到估计模型中,对限购背景下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商品房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限购政策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滞后2期和3期时对于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商品房价格不会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出现急速下跌,而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的过程中呈现出先上涨后下跌,再上涨、再下跌的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限购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显著,而对于中西部城市影响则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在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过程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鹏飞 《经济师》2008,(8):183-184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15日,包括欧洲央行、关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世界五大央行宣布,将在年底前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招标操作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时隔不多久,中国央行宣布,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约4000亿人民币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吴云海 《商周刊》2011,(26):66-66
2011年9月15日,包括欧洲央行、关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世界五大央行宣布,将在年底前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招标操作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时隔不多久,中国央行宣布,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约4000亿人民币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周阳 《经济》2007,(8):47
距离国务院宣布调减利息税和央行加息仅隔10天,中国人民银行7月30日傍晚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中国第六次、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8.
吴佳 《商周刊》2011,(9):62-64
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宣布,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现有体制下,存贷利差仍然是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存款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的地位和盈利能力。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存贷范围,但存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所显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商业银行拓展存款业务的相应策略。本文认为,银行业必须积极认真研究存款业务创新策略,要重视存款的结构,通过优化存款结构提高银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央行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已分别从1月18日起和2月25日起,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字     
《经济导刊》2008,(1):5-5
第10次 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2月25日起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00个基点。这已经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在以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不过,从2006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频繁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已渐成常态。准备金率政策收缩货币流动性见效快,方式最为直接。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整的原因以及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央行近日宣布,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央行接二连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从2010年以来央行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缴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按照目前  相似文献   

16.
申向伟  来志勤 《经济师》2011,(3):99-101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设置了一个更短的事件窗口,就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A股市场的总体影响和基于中国证监会分类的13个行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无论对总体股票市场还是行业股票的短期影响,在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7.
数字     
《商周刊》2011,(9):19-19
0.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为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经济蓝皮书预测,2011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与人     
《新经济》2011,(7):6-6
0.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为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今年以来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接实就是想低成本对冲外汇占款。今年前一季度外汇占款规模大致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恰恰和一季度上调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规模相等。5月份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3700亿,估计也和4月份外汇占款增幅相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露。本文追溯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变迁,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相关理论,从流动性的角度利用剑桥方程对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测算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再论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业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银行自身的改革的影响所致.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力度减弱,基准利率频繁变动,加大操作成本.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采取针对性策略,运用多种组合手段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