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论点     
自本世纪以来,西方部分大城市地区相继出现被称为“美国式郊区化现象”的城市空间扩散,即城市的人口、产业不断由市中心区迁往城市郊区,大型郊区超级市场也随人口的大量外迁而纷纷拥至城市郊区,以独立式住宅为主要类型的低密度高级住宅区亦接踵而至风景秀丽的城市郊区。以美国波  相似文献   

2.
根据发达国家郊区化发展的四个阶段,随着人口和工业的郊区化,零售业也会发生向郊区的迁移。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了人口郊区化的加速阶段,这一人口分布的变化促使零售业向郊区扩展。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零售业的分布变化,说明上海市零售业郊区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郊区化的背景下南京郊区房地产开发获得较快发展,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关系日益密切,对南京城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对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整个城市经济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两者关系非协调发展对郊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全面认识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关系的影响作用,才能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Power Center建成于1986年,到1997年全美已发展到713个,其每年的销售总额占到了全美零售额的10%左右。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Power Center等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这与美国郊区化运动是相一致的。由于1950年代美国制定了鼓励郊区住宅建设的政策,同时洲际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私人汽车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工具,从而带来了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也带动了零售消费力从城市中心向郊区的转移。再加上,城市郊区的地价更为便宜、土地利用更为宽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郊区化的背景下南京郊区房地产开发获得较快发展,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关系日益密切,对南京城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对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整个城市经济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两者关系非协调发展对郊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全面认识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关系的影响作用,才能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题选取了“大都市带大郊区”的典型——成都市,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归纳提出综合测量郊区城市化的四个指标:人口、经济、文化和居住环境。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调查问卷,深入探访等对成都郊区民众和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用SPSS进行了数据处理,统计描述了成都市高校郊区化的现状,分析了高校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文化城市化和居住环境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和平 《开发研究》2007,(3):133-135,139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入了郊区化阶段。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城市外围的郊区重新定址.郊区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郊区取代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美国社会经济重心也由城市移往郊区,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郊区化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教训深刻,值得后发展的国家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8.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对南宁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住宅郊区化发展及其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南宁市已经出现住宅郊区化现象,在城市化发展程度以及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的发展已经从中心集聚转为向外部扩张。影响南宁市住宅郊区化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城市规划的引导和土地及住宅价格的持续上涨等四个因素。文章根据分析的结果,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郊区化是城市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住宅郊区化的趋势。本文将对比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的情况.分析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72.8万人。近年来,莱西市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湖滨城市,按照“城市住宅郊区化,郊区住宅生态化,生态住宅大众化,大众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半岛水都,着力建设魅力莱西品牌,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省首批文明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城市中心地价的迅速上涨、一些“城市病”现象的出现等,使得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离心现象,那就是人口和一些经济活动逐渐向郊区发展,“住宅郊区化”也就是其中一种较典型的情况。城市和其依托区域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城市和区域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和空间等要素间不停地进行自组织的交流和协同活动,使得这个复杂巨系统经历了一个全是由乡村组成的混沌结构态到出现乡村城镇、城乡分离乃至城乡对立的静态有序的平衡结构状态,现在这个复杂巨系统则是处在城乡间不停地进行交流协同的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郊区化过程实质上也是城镇化的一种外延扩张过程,这个扩张过程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等指导下的有序过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之一,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对完善大城镇功能、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有造近大城市易于接爱其辐射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促使当地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边缘南海市黄岐区为例,试就如何利用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这一机遇,对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发展现状、世博会对上海人口发展及郊区化的影响,世博后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2000年以后,上海市人口主要向近郊区迁移,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世博会对上海的人口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世博后上海人口将进一步向近郊区迁移,并开始向远郊区迁移,流动人口在郊区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城市发展阶段与郊区新城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住宅金融市场发达,住宅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住宅融资渠道广泛。因此,研究美国住宅建设的融资措施,对于方兴未艾的我国住宅业将有借鉴意义。一、‘美国住宅建设的基本融资措施美国住宅金融体系发达,资金筹集渠道畅通,保证了住宅建设的健康发展。美国住宅建设之所以获取成功,主要是采取了以下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郑州市房地产业的现状 (一)住宅建设和安居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住宅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解放初期,郑州市住宅建设面积仅74.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住宅建设突飞猛进,十几年间新建住宅2110万平方米,是前30年总和的5倍多。尤其是1996年,中央作出了把住宅建设培育成为‘两点”的战略决策,从而使住宅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1997年我市住宅建设再创新高,新建住宅峻工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截止97年底,市区实有住宅建筑面积达259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  相似文献   

17.
“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在大城市由内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空间扩散现象。对于大连市的郊区化问题,一些学者从人口和居住郊区化方面做了研究,而对大连的产业是否发生郊区化的问题研究较少。由于产业郊区化的过程涉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意义;对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起到巨大作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对产业郊区化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郊区化的角度对大连市的三次产业做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我省新经济增长点的价格对策研究促进住宅建设价格对策课题组住宅产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视为“九五”时期乃至下世纪初的经济增长点。而目前,我省住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住宅价格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住宅市场发育,影响我省住宅建设发...  相似文献   

19.
一、从我国城市住宅的现状看向商品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对城市住宅实行统建统配的带有实物福利性质的分配制度,把住宅建设和分配当作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收取的房租低廉。这种“低租金,高补贴”的制度积弊日多,主要表现在:(1)城市住宅建设作为福利性措施之一由...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启动城市住宅消费的思考刘彦荣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到1995年底,我国城市仍有490万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其中28万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每年新增住房困难户40多万户。与此同时,在城市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