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女作家毕淑敏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着女性及其生存状况,《红处方》亦是如此,它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毕淑敏的女权主义开山之作,事实并非如此.在《红处方》中,强大的女性话语场背后透露出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与之对应的是作者向读者进行着更为深切的生命体验展示及发自灵魂深处的人性拷问,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了一纸灵魂的处方,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对这一事实的认识是理解《红处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女性成才意识的培养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图从分析女性成才意识淡薄的原因入手,总结在新的条件下女性成才的优势,并且提出培养女性成才意识的途径,目的是要使女性与男性一样,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发展上不受不缚,在成才之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水浒》对女性的认知是一种二元意识。作者在贬斥女性的同时暗中又有所肯定、褒扬:支持了女性再嫁、同情了被伤害的女性、扩大了女性生活空间、认可了女性局部的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电视的普及进入千家万户,强大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生存。当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很多都是被贬抑、被歪曲的,性别不平等在广告中时有表现,女性在广告中角色往往单一,模式固定,女人的身体、形象大量地成为推销商品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方方《万箭穿心》围绕普通女工李宝莉的婚姻悲剧,道尽了其处于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作者以冷峻的笔调揭露了现代女性生存之痛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反思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如何保持自我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长廊中,王安忆的《长恨歌》和铁凝的《玫瑰门》采用共同的女性视角探寻了女性不同的人生形态,展现了女性相同的悲剧命运,成为女性全面认识自己的两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陈学昭的代表作《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女性的典范,对进步男性人性中残留旧毒的批判,对女性友谊认识中的超前意识及其自我批判,构筑起了她文学创作和对社会认识的思想高度。世界妇女文学可望在这里找到佐证。《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中的故事隐喻与叙事策略,于今重谈,会开启我们对历史思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家庭使伟大作家曹雪芹从小形成了对女性深入而独特的认识,他那同情女性而叛逆封建家庭的心理从此便驱使他在《红楼梦》中写出了一位可泣可叹的“忧郁女性”——林黛玉。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来探究一下作家塑造这位“忧郁女性”的深层所涵盖着的作家自身的生存体验、生活经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萨克雷《名利场》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特殊性,对《名利场》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能够深化读者对女性价值的反思。《名利场》是将两个主要女性角色作为鲜明的对比进行形象刻画,爱米丽亚·赛特笠忠贞、逆来顺受,蓓基·夏泼叛逆、放荡不羁。《名利场》中刻画的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形象,实际上是19世纪英国女性的无奈之选的现实映射。对萨克雷《名利场》中不同女性形象的解读,也为现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偏见,是一种偏离客观事实、歪曲了的社会态度,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性别歧视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文化中,它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性别歧视语。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现象,从语言这个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透视其女性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地位及生存状态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叔同一生与不少女性有过交往,并留下了很大一部分与之相关的诗词作品。从这些作品以及他的实际行为中,我们得以提炼出他的女性观:即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对女性才华的称颂和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女性观贯穿于他出家的前后。而之所以形成这种女性观,则源于当时提倡女权的社会背景和李叔同个人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笔下几篇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的著名短篇小说。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的女性主义研究,笔者尝试证实波特作为一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的身份,同时确定她在女性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她受到普遍认可的写作技巧,本文将重点对波特的女性题材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加以阐述。她的女性主题包括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现实世界中的幻想、对于强加于自身的"他者"形象进行反抗,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实现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13.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鲜明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女性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始终艰难地徘徊在革命情意结和“五四”情意结、革命者和女性知识者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其间有寸喜的收获,也有苦涩的教训,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所呈现出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样性,集中体现了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革命知识者的追求、困惑和历史宿命以及他们在被纳入新的文化、政治秩序时与新体制之间的碰撞、抵牾并最终融入的复杂过程,这对于我们反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深入认识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思潮的变革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大多数作品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由此读者便忽略了池莉的女性观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表现。笔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了池莉作品涵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意识和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性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在王安忆众多的作品中,上海女性形象出现的比例十分可观且具有明显的特点:缺乏母爱的童年;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具有骄傲的弱者意识并且以不幸的婚姻生活做结局等.这些上海女性形象非常曲折却坚定地传达着内心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偏向于传统,它的形成是作者的童年体验加上当代思考的结果.在文本的传达中却遭遇了当代评论界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作为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知名女作家,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虽类型各异,但却有着相同的本质: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分析和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其男性批判意识的成因,可以从中透视出张爱玲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哲理小说创作的特点是 :作家调动小说的一切要素 ,都是为了使小说人物完成对人生的深层哲理感悟 ;而哲学小说与哲理小说不同 ,作家调动小说的一切要素 ,完全是为了让人物来传达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