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是否属于货币性资产,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股权是投资业务还是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收到了补价是否一定要确认损益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很大区别。本文结合实例,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关宏伟 《新智慧》2004,(11A):56-56
非货币性交易中双方用于交换的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是不相等的,而按等价交换原则,交易必须等价,因而,对公允价值不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需要用补价来使之价值相等。一般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双方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的规定分别计算的判别比例是相等的。但应当注意到,市场中的交易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交易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长期关系的企业之间(包括关联企业)采用不等价交换也是常见的。交易中一方可能对另一方做出让步,从而出现双方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情况。另外,税收因素和其他交易费用的存在,也可能使双方的计算基础不同。据此,交易双方计算的判别比例就会出现不一致,并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一方等于或低于25%,另一方高于25%。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可能会对同一交易判断出不同结果,而分别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5.
顾萍  郭建 《新智慧》2004,(10A):27-28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交易所换人的资产成本的计量,是以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额为基础的。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人商品,实际支付100万元,则购人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所放弃的现金金额,即100万元。同时,货币性交易所交换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也是计量企业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的基础。例如,企业将上述商品出售,收回现金300万元,则商品的销售成本为100万元,销售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非货币性交易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修订前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比较,探讨了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有关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处理及相关损益的确认等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岳上植  汤洪亮 《新智慧》2004,(9B):42-43
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对损益的确认、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及信息披露的规定更趋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企业间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机会减少了,但在理论和实务中该准则仍存在一些缺陷。笔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会计准则的完善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非货币性交易补价的会计核算,以及就以物易物交换的所得税处理、整体资产置换的所得税处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存货换入存货、以存货换入除存货外的其他资产、以存货和其他资产换入存货和其他资产时,由于除存货外的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含增值税,而存货的账面价值不含增值税,因此应当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还原为含增值税的价值,使交换资产的价值均为含税价值,然后以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是否支付补价,再根据非货币性交易核算的原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发布、实施,有助于规范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本文就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有关资产计量、补价及损益确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左桂云  张瑞方 《新智慧》2004,(11A):37-37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的一方由于在资产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价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要确认已实现部分的收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2004年版(以下简称“注会教材2004年版”)中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7.
18.
郭芳宁 《新智慧》2004,(12A):54-54
财政部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简称“辅导教材《会计》”)一书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损益的确认做了如下说明: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从收到补价的一方看,由于在资产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价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实现,因此要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中相当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确认已实现部分的利润或损失,并计人当期营业外收支。  相似文献   

19.
本从核算范围、计价基础、损益确认和归属四方面,论述了同类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方法的区别,以便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该类业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