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的变化特点,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方程对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将同向变化0.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FDI的大量进入给中国带来了相对稀缺的资金、设备以及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营销技巧等无形资产,对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理论上讲,外商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可以吸引外资流入,因此,直观上GDP和FDI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但是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以来,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利用2001—2005年间中国的省域数据,分析了市场化对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对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此样本期间,各省域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对提升技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而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市场化程度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劳动产出弹性和技术产出弹性依次减小。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增加资本投资及扩大劳动就业是保证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对两者关系的理论阐述可回溯到新古典增长模型。由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引出的“双缺口”模型揭示了外资的流入通过放松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对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只有在进口消费比率、储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回顾(1993-20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宏观层面的跨国案例研究以及从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去验证金融发展(或金融发展的滞后)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和速度,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发展的水平预示了未来的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变迁的速度.随着金融过度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周期重要因素的现实条件下,今后理论界可能要面临的一些新论题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否存在一个度的限制;金融发展是否应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完善程度来规定其上限;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因素是否具有长期有效性;内生于金融发展的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冲击应如何评估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出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计量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增长0.6823个百分点;最后通过放大迁移收益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如果政府仅仅将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8.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发达国家,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一开始腐败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腐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是暂时的;三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体制的完善,政府管制的减少,腐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正面影响,目前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即腐败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治理我国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和因果关系,本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进行了重新选取,并依据中国1978-2010年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更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的,第二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的因果关系,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分权一直被学者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但政府却在银行部门一直暂缓分权进程,这也成为持市场化观点学者批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权力视角出发,首先对我国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金融分权与集权反复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1993 ~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分权背景下银行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银行制度绩效的提高并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金融分权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应在进一步提高金融分权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市场化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法制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转型,成了近代中国在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的主旋律.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惯例等因素的差异,法制转型与经济增长在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展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路径和特征.本文通过对1952-2003年间中国法院诉讼案与经济增长以及不平等诸变量之间实证关系的计量检验,认为:现代中国的法制转型,是一个生发于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由传统"人治"型模式向现代"法治"型模式转变的演化过程.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伴随经济成长而致的个人素质的普遍提升,为外来移植的法律资源与本土自生的法律资源之间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制度性的激励.同时,司法公正和收入不平等的变动,成了法制成功转型和经济持续成长的约束条件.文章的最后,笔者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给出了观察和预测法院诉讼案件数量变动的判断准则,并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选取金融相关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78年~2004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 D P、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同时存在两个单向的G 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G ranger原因、进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G ranger原因。最后本文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对我国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贸易政策选择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小玲 《经济前沿》2010,(2):97-104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1997-2008的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应注重投资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会娇 《广东经济》2016,(12):154-155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随着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张和各国开放程度的增加,国际间金融发展和交流更加频繁,金融市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于是,有学者断言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其直接依据是,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拥有发达和完备的金融市场,而且经济越发达,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越高.本文将按照东部、西部以及中部的区域划分方式进行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即当期金融发展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但是金融发展的滞后一期则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即上期的金融发展状况对当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次,金融发展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各区域都是不同的,其正负向作用抵消后,总体效果是不一致的: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整体上还是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是抑制的效果.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国内三种专利的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并分析我国各省区1998-2005年技术创新的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省区专利申请量大多有良好增长态势,但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中"外观设计"仍占绝大多数比重,"发明"占的数量比重最小,这一比重也在迅速提高.文章还聚焦于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前茅的省区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在发明的申请量上的变化情况,发现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并逐步超越其他省市.通过对1998-2004年各省市综列数据(panel data)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作为竞争程度的衡量)对发明申请数都有正面影响,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影响非常显著,这为一些省份研发支出多而发明专利申请量较少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