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思想从贸易理论与区位理论相融合,从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揭示空间集聚,从历史、预期和路径依赖揭示区域发展路径,以量化模拟研究区际关系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创新研究对经济地理学的启迪.从学科社会地位、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林毅夫  任若恩 《经济研究》2007,42(8):4-12,57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5):灵感还是汗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次是TFP(22.03%),最低是劳动力(8.56%)。根据"克鲁格曼质疑"的界定,对中国"增长奇迹"贡献率最大的是"灵感"因素,贡献率为61.93%,"汗水"因素的贡献率为38.07%。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主要依赖于"汗水",其贡献率达62.03%。但"汗水"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1990—2000年为52.41%,2001—2015年快速下降到21.93%,而"灵感"的贡献率开始占主导地位,达78.07%。就区域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灵感",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汗水"。本文的核心结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增长奇迹"是高投入增长和高效率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汗水"与"灵感"的双轮驱动,且越来越依赖于"灵感"。该结论并不支持"克鲁格曼质疑",且认为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和商品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等"灵感"因素的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大致上经历了进口替代、混合结构、激进的出口导向以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外贸战略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的选择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对外贸易一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强势的力量。但我们在分析外贸发展战略时,主要都是从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出发,而较少考虑中国内部存在的差异性。实际上,"非均衡"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忽略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我们做出科学决策。本文力图通过对"外贸依存度"、"外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区域内进出口总量分布"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的测算,阐明目前中国区域间外贸发展水平存在着重大差异,应该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区域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王雅慧 《当代经济》2016,(15):94-95
说话者可运用隐喻传递意识形态而不露声色地影响受众.本文对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所做经济评论进行批评隐喻分析.研究发现克鲁格曼基于个人公信力,揭露经济话语中存在许多早已被证实是谬论的经济观点,不断改头换面影响着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以赢得竞选支持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刺、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在2009年最后一天,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对美国失业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之相呼应的是,2010年美国政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对此,本文使用产业层面的数据对美国失业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应多从自身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上寻找失业率上升和居高不下的原因;美国产业结构是其失业率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变动无助于降低美国失业率,并且由于可能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或衰退而恶化美国失业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针对影响中国经济十大国际因素的调查中,有90%的专家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一大风险,其中有70%的人认为它是第一风险要素.笔者分析了目前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指出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危害,并提出了如何使外贸依存度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米纳 《财经研究》2002,28(8):71-76
开放经济体系中,当一国的投资、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时,国民收入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地增加。同时,外国收入的变动也会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本国的国民收入和贸易收支。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运用加入外国收入变量后的外贸乘数分析扩展模型分析表明,中国今明两年的贸易收支顺差仍将减少。要增加国民收入和改善贸易收支,就要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0.
单许昌 《财经研究》2012,(8):135-144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有两条理论路径:第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路径,第二条是以马歇尔、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空间要素模型分析研究路径。文章认为这两条路径有内在关联,前者是关于经济空间的动力机制的理论,后者是关于经济空间运动形式的理论。空间经济的深层逻辑和具体规律互为表里,为当前中国空间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巳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各行各业都应该"低碳"发展,作为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马车之一的外贸行业,自然也应该从产品、流程、金融、绿色办公等方面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为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升值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不仅用美国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对克鲁格曼的观点进行了评析,更用克鲁格曼本人曾经阐述过的汇率观点对克鲁格曼进行了驳斥,同时,也从汇率的基本原理、汇率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货币(纸币)的价值等方面发表了作者对克鲁格曼观点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近两年来我国外贸增速明显下降,外贸发展亟需转型,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问题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认识上并不一致。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外贸转型发展,就是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比重,提高一般贸易比重;要沿着"微笑曲线"从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全面升级;要从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向依托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转变。从长远发展思路来看,这些看法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中国外贸转型发展不能"急于求成",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贸易方式来看,绝不是"薄"加工贸易而"厚"一般贸易;二是从价值链升级角度来看,也不是简单放弃"低端"而向所谓"微笑曲线"两侧高端全面升级;三是从产业角度来看,更不是放弃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的"转产"。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需要耐心和毅力,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4.
面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世界经济环境超常规变动趋势,现行缺乏弹性的外贸经济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尽快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外贸经济体制以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参照日本综合商社或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组建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及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主要经济体的强劲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有望进入一个较长的增长期,但其持续增长的前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对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展望并探讨其对中国外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曙霄博士的论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一书已于2003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专著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增补和修改而成的.通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关系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中日经济贸易的总体状况分析1、从贸易上看,1972年中日贸易总额是11亿美元,1981年上升到100亿美元,1985年达189.6亿美元。1985年中国方面出现了近60亿美元的逆差,中方不得不减少从日本的进口,因而1986年和1987年两国贸易有所下降。1988年又有回升,达到193亿美元①。现在中国是日本第五大贸易伙伴。就中日贸易关系来说,两国贸易额虽有很大增长,但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都是石油、煤炭、粮油食品、土特产品、畜牧产品、纺织品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结构若不改变,双方的贸易或者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或者由于缺少后劲,难以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我国对日贸易逆差,1985年为60亿美元,1986年为51亿美元,1987年为40亿美元;约占我国全部外贸逆差的89.3%。要彻底改变中日贸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2005年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只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一文的作者没有能认识到克鲁格曼CP模型所赖以存在的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传统和技巧,从而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CP模型的错误质疑;作者采用角点均衡求解方法对CP模型进行再求解值得尝试,但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使得克鲁格曼CP模型中所刻画的空间经济结构的演化机制变得模糊和不清晰。特别的,作者在很多方面没有能把握住CP模型的本意而产生的误解,以及套用现实情境来对理想化的模型进行吹毛求疵的批评,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尽管克鲁格曼CP模型确有不尽完善之处,但我们更应看到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贡献,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丰富和发展新经济地理学。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2005年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只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