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O抑价现象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是一种常态,但是我国IPO抑价水平大幅高于其它国家抑价水平。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学者的抑价理论,分析我国IPO抑价的原因,大胆的提出了整个IPO过程中相应的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2.
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现象是在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发展不够成熟,IPO抑价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首先对IPO抑价现象作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99年至2008年749只IPO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抑价情况。结果发现:股权分置并非造成IPO异常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者投机心理具有惯性,股改后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还未能回归,削弱了股改对IPO异常抑价的解释力。政府管制下的IPO市场准入制度造成新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是IPO异常抑价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要消除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抑价现象,需要改革当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更多的市场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4.
闫青  杜子平 《财会通讯》2010,(9):99-10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市场理性行为的IPO抑价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存在的缺陷和对IPO抑价现象解释能力不强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IPO抑价问题进行了策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礼旺 《财会通讯》2010,(3):105-108
本文分析了1999年至2008年749只IPO样本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抑价情况。结果发现:股权分置并非造成IPO异常高抑价的主要原因。由于投资者“投机心理”具有惯性,股改后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还未能回归,削弱了股改对IPO异常抑价的解释力。政府管制下的IPO市场准入制度造成新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是IPO异常抑价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要消除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抑价现象,需要改革当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创造更多的市场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板IPO抑价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是最高的.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IPO抑价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基于这个考虑,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年6月~2007年12月)中小板市场上的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于抑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换手率、发行前资产利润率、上市首日大盘指数等变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中小板市场IPO抑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9):242-246
证券市场IPO过程中,IPO长期弱势表现、火爆发行和IPO首日抑价是全球金融市场公认三大"未解之谜",其中IPO抑价最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IPO抑价的研究诞生了许多有关IPO抑价的理论,其中以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居多。本文梳理两种理论的演绎路径并进行总结,发现结合两种理论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最后综合两种理论来解释IPO抑价问题,以期丰富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群  陆珩瑱  刘铭 《价值工程》2011,30(4):135-136
IPO抑价现象自被提出之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对IPO抑价组成的分析,我们认为IPO抑价应该包含故意抑价和由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引起的抑价两部分。本文将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IPO抑价的组成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IPO抑价现象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综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368只于2000年到2012年上市的股票的抑价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原因,并依据分析结论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3):248-250
以1996-1999年和2005-2008在深、沪市两地上市的股票为样本,选取投资者异质代理指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发行机制下投资者异质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询价和固定价格发行都没有消除高IPO抑价,且无论是固定价格发行还是询价发行,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存在投资者异质的条件下,与询价发行相比较,固定价格发行下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影响更大。这不仅从实证的角度为前期理论研究提供支撑,也进一步解释了我国询价发行没有降低IPO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过大的抑价则反映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失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至2010年10月26日为期一年的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共134家上市公司首日IPO抑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和IPO抑价率正相关;发行价格和IPO抑价率负相关,即发行价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每股收益和网上定价中签率的高低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此外,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创业板较高的IPO抑价水平还主要受发行、定价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割裂的影响,对此我国股票交易制度应做出必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后,上市交易首日的收盘价通常都会明显高于发行价,形成IPO抑价。IPO抑价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只是幅度大小有所不同。本文先以实证数据展示全球市场的IPO抑价问题,然后分别列示经典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对于该问题的解释,分析比较得出行为金融学者在分析IPO抑价问题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创业板133家中小型企业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和代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企业IPO之后所有权结构作为有效信号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者在企业IPO之后的所有权与IPO抑价负相关,天使投资比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会更加显著,风险投资与天使投资在企业IPO之后保留的所有权与IPO抑价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于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监督理论和逐名理论两个学派,而考虑到创业投资机构特征的研究鲜有出现。选取2006-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463家IPO抑价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创投机构的参与、设立年限、背景等机构特征,考察创业投资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投资的参与与企业IPO抑价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较于年轻创投机构,我国成熟创投机构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显著更高;外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所支持企业的IPO抑价水平最低,民营背景的创投机构次之,政府背景的创投机构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健全新股发行机制,降低发行抑价率,中国政府多次进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适时推出创业板,其IPO抑价程度和原因等问题亟待探究.文章针对创业板实际情况,以2009年6月IPO重启后至2010年10月所发行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为样本,通过梳理IPO定价的制度变迁、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发现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询价制有效降低了新股抑价率,基于投资者情绪的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创业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202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与IPO抑价的关系,发现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IPO抑价没有必然联系,而股权制衡度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市场价格,从而使申购到新股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我国抑价程度平均达到的130%,抑价幅度惊人。找出影响我国新股高抑价的原因,对于实现新股合理定价,完善我国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金融密度的视角研究地理位置对上市公司IPO抑价的影响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假说,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金融密度越高,上市公司IPO抑价越低。选取2006—2016年我国A股市场820家 IPO企业作为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地理位置与上市公司IPO抑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高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 IPO 抑价率要显著低于低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6年之后全流通、保荐制度和放开发行市盈率管制背景下IPO上市的样本,选取了谷歌资讯数量、分析师数量和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三个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对于IPO抑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注度越高,IPO抑价则越高;相对于主板而言,由于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具有更高的抑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IPO抑价与发行方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贤 《会计之友》2003,(11):15-16
笔就我国IPO抑价的原因、危害及应对之策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