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在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已据率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方式的日益变化,加工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加工贸易发慌的现状,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征,在中国制造业日益纳入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对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世界制造中心"的定位和国际竞争力,最后阐述了制造业在对外开放中外资引入的选择性吸收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一主要是加工和组装,在国际分工上,我们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附加价值最低;另外,由于我们生产的是有形产品造成资源的过度耗费,在能源消耗的国际比较上,我们处于能源消耗曲线的最高端。本文探讨了利用创新、节约和效率来拓展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提高附加价值、改善能源消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新形式下国际分工向要素分工方向发展,跨国公司成为分工的主角,依据要素禀赋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将各国纳入其价值增殖链。新的分工形式下,思考我国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入国际化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但研究发现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加工装配的低阶段,获得较低的利益。因此文章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又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时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加工贸易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加工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此种贸易发展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所推动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从其母国(地区)进口,我国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环节。市场主要由这些外资企业所开拓,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相似文献   

9.
10.
邓艳平 《企业研究》2011,(12):12-13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成 《企业导报》2011,(1):11-12
跨国公司不仅改变了国际分工实现途径的单一化,而且还从知识分工、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等维度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展。发达国家正是利用了跨国公司与国际分工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从而奠定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就要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利用国际分工体系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以达到促使我国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贸易条件看,我国产业升级和出口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贸易利益增长,价格贸易条件呈行业间升级与价跌并存、行业内量增与价跌并存的格局。从要素收益看,我国工业行业也存在增加值率小、利润偏低、税收流失严重等现象。因此,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具有一定的分工锁定特征,转变发展方式和贸易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要素分工与中国的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二震 《经济界》2005,(5):18-19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的最初形式是二次大战前殖民体系下的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传统的垂直型的旧式国际分工。在这种分工格局下,先进的工业国变成了制成品的出口国,而落后的农业国成了原料的来源地和制成品的倾销地。这种国际分工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工业国利用经济上、军事上的优势,靠强力建立和维护起来的殖民体系在经济上的表现。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实施再制造化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塑制造业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都出口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素的流动比之前更快捷,不同的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中实行不同分工也越来越常见,自然而然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分工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各国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总体需求萎靡不振和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怎样更好的参与全球分工,实现弯道超车,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霍珍 《中外企业家》2009,(12):192-192
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总体而言是相对低下的,但并不是所有时代都是如此。试图解析各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探究女性社会地位发展的历史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中国经济体量逐渐扩大,我国的纺织业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但在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价格竞争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的处境。本文通过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分析我国纺织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国际分工的影响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