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CL跨国并购之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警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宝 《上海企业》2006,(1):68-70
一、TCL跨国并购之路 TCL集团(全名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原为地方国有小企业.但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后经改制,获得迅速发展,至20世纪 90年代末期,已发展成为一家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业务涉及家电、信息、通讯、电工等四大行业,集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2001年,集团销售总额 211亿元.利润7.15亿元,上缴税金 10.8亿元,出口创江7.16亿美元,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六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2003 年TCL销售收入281亿元,获净利5.6 亿元。  相似文献   

2.
资本的意志--TCL合并上市的并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在的上市公司收购一般是在“挤出”中进行,收购结果是增加收购方的管理长度与业务长度,给并购后整合带来难度。在2003年的上市公司并购中.出现了TCL集团台并TCL通讯,同时TCL集团实现新发上市的现象,TCL的合并上市成为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又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全球经济的市场秩序和产业格局正在受到"中国元素"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国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联想、TCL、华为,中国移动、宝钢集团等,在汲取中国经济发展的养分做大后,便投入到了全球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去,这其中,既有类似海尔、华为这样的企业通过自身探索逐渐趟出跨国经营之路,也有联想、TCL等企业试图通过跨国并购而迅速实现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5,(11):49-50
因为业务线和扩张模式都多元化,TCL由三位背景和特点各不相同的少帅同时推进海外扩张2004年,TCL国际化步伐骤然加速。在彩电领域,TCL选择与法国汤姆逊合资TTE,摇身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视机生产商。手机业务与阿尔卡特携手,成立T&A。接二连三的跨国并购,让TCL成为冲杀在国际化锋线上的企业之一。在TCL的海外军团中,一批高学历不能不提:TTE公司CEO赵忠尧,TCL海外事业本部总裁易春雨,以及T&A的CEO刘飞。今年4月刚刚过完42岁生日的赵忠尧,已经算得上TCL一员“老将”。自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国际化之路,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是,据报告显示,跨国并购的失败率很高,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差异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为以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为例,分析了其再跨国并购中遇到的文化冲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29日,TCL集团发布三季度报,前三季净利润同比上升36.07%,这宣告TCL已经走出跨国并购和金融危机引致的下滑期。但是,TCL董事长李东生仍然十分焦虑。  相似文献   

7.
6月中旬以来,海尔欲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Maytag)的消息成为中国家电业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以家电、IT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直不顺利,TCL李东生连连失手,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也被人投以怀疑的眼光。至今,这起跨国并购还没有最终结果,但由此引发的对如何走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困境的思考却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及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跨国并购案例,通过财务绩效与组织资本分析这些并购案例的成败,引出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应建立国际化人才流失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案例层出不穷.2005年,继TCL、联想集团成功并购后,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阿里巴巴"吃掉"雅虎、南汽并购英国:MG罗孚汽车及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等一系列大型跨国合作、并购案例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12,(5):140
几乎是在同时,联想和TCL推出了更新版本的企业史《再联想》和《鹰的重生》,固然免不了历史沿革的回溯,重彩之笔却都落到了近十年国际化的梳理和总结上。两家公司主动和盘托出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一方面说明了对自身国际化成果的阶段性肯定;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十年磨一剑、愈挫愈勇的感慨。TCL和联想采取的国际化策略都是以并购为手段,高举高打,主动参与产业的高级整合。但国际化品牌之路从来不是坦途。2003年,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被认为是一块"有毒"的甜美蛋糕;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 PC业务被认为是"蛇吞象"。对国际化过程中遭遇的政策、文化、市场、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推广,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跨国并购成了企业向国外发展的一条便捷之路。例如,最近几年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联想对美国IBM公司PC业务部的收购,TCL对法国的汤姆逊、阿尔卡特,德国的施罗德的收购等。企业跨国并购有其自身的意义,但同时企业跨国并购后也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及问题,一个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就是企业并购后的语言选择和文化整合问题。许多企业在并购时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双方文化的不兼容性和跨文化整合,结果导致了并购的失败。认真研究跨国并购中的语言选择和文化整合问题有利于跨国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相对于经验丰富,管理先进的国外知名企业来说,中国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大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跨国并购的理论做一些相关理论介绍,并以TCL集团的并购为例分析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出相关措施,促使中国企业在并购的道路上走的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三星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TCL、联想等频频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又无疑将大大提高并购失败的风险。而三星在国际人才方面的未雨绸缪则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企业跨国并购的冲动多来自于掌握核心技术、世界知名品牌和发达国家营销渠道等考虑。其中,TCL和海尔在跨国并购中都选择了借力发达国家大企业的渠道网络来打开当地市场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有人将2002年比做李东生的“鹊起年”,那一年,TCL 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以820万欧元并购德国施耐德,成为在当地的第一家中国制造企业。2004年,李东生又同时整合两个亏损大户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但是面对随即而来的移动业务利润下滑和并构整合后遗症难题,李东生能够从容面对,带领他的 TCL 会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之路吗?  相似文献   

16.
胡祥宝 《英才》2009,(7):50-51
TCL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遇到的问题。李东生力挺国际化的同时,从2009年春天开始,中国企业家纷纷进入海外市场,跨国大收购滚滚向前。在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姜汝祥看来,“TCL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笔财富。”TCL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影慧  张薇 《现代企业》2009,(10):48-49
新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涌动的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逐渐成为世界并购舞台上的主角。加强核心竞争力、集中核心业务是中国企业经营之路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上了跨国并购的道路。这当然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条捷径,但是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经济时期,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23):76-77
“国际化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要通过国际化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一年以前人们评价杨元庆时,还出于对其并购勇气的佩服而给他加分,那么一年后的今天,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为自己说话了。现在的情况怎样?当初曾经被并列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走出去”的三个典范(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联想收购IBM PC),现在只剩联想一家还在全力坚持,另外两家(TCL和明基)都先后宣布失败或部分失败。  相似文献   

19.
李东生的出招总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国内并购乐华,国外并购施耐德、牵手汤姆逊,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来,真有些眼花缭乱。匆忙之中,李东生未改其志,带领TCL向着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迈进。整体上市之后的TCL即宣称,要在相关行业内通过国内外的资源整合,通过并购杠杆,实现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跳跃。TCL集团引入了日本东芝、住友、香港金山等五大战略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实现成功上市,优化其产权结构,也为TCL资源并购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1999年的时候,TCL在越南投资建厂。2002年TCL以82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施耐德;2003年9月,TCL通过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TCL的坎坷、联想的前景不明和海尔新并购的延缓,已让我们开始为中国企业的选择感到一丝忧虑。这不是杞人忧天——一方面,国际经验已真切显示,并购之路既非捷径,更非坦途;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表现出来的稚嫩,让人深刻感受到我们还没有十足的底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