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实践。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该《司法解释》以及促进涉外民商事交往,本文归纳了《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的若干亮点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昕岳 《企业导报》2011,(9):183-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0年10月28日获得表决通过,并将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用专门条款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主要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被请求保护地"是从公权力的角度对"权利请求保护地"的不同角度的另外一种说法。该规定接受了国际法律先进思想,充分保护了权利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刘树凯 《管理观察》2011,(8):144-146
"直接适用的法"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特别是解决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法院地"直接适用的法"的适用与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外国"直接适用的法"的适用受到诸多限制,各国太多采用"最密切联系"的适用标准.我国在适用"直接适用的法"规范经济秩序、保护弱者利益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亟需从明确适用范围、确立法律地位、防...  相似文献   

4.
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新近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专章对涉外物权关系的适用法问题予以规定。本文从新法出台前的相关规定和相关理论对此做出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5.
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私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目前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了向其他领域的扩张趋势,另一方面又有一些限制性规定。我国2010年通过《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加以重点规定,同时也对其做出了限制。本文主要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我国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与限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外国法的查明是审理涉外案件的必要程序,是正确适用外国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对外国法的适用和查明做了比较明确的界定,不乏创新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以论述外国法的查明为主线,希望能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对于留置权适用的条件,《物权法》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长三角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诉卢海云返还原物纠纷案"中,将劳动债权排除在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之外,笔者赞同其结论,但认为其部分说理仍有待推敲。本文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第二百三十一条关于留置权设立条件的规定,结合本案,从"合法占有"、是否"基于同一法律关系"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排除留置权在劳动债权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最密切联系原则,又叫最重要联系原则、最强联系原则、或最真实联系原则,作为一项法律适用原则,最密切联系理论的基础是最密切联系说。该学说主张,某一涉外民商事关系或某一涉外案件适用与法律关系或该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地方的法律。在涉外经济合同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合同应适用与合同法律关系或者与合同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识别在案件事实与冲突规范之间起桥梁作用。"过度识别"是指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对案件进行了实体裁判,"架空"了冲突规范,使法律适用失去意义。这在不当得利案件中导致了"识别误差",以及涉外因素的剥离。其原因在于,不当得利的法律概念含有内在判断,易发生请求权竞合,且案件涉及多重法律关系。总结实践经验,处理好识别与法律适用的关系,须以民法和诉讼法为基础,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分离出法律概念的内与外,以一个整体的思路来分析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香港企业的商事争议很大部分为合同争议.香港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引导香港法院确定涉外合同的准据法,这些规则的溯源是主要为判例,辅之以成文法例.香港法院在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时依次采用三条主要规则,即尊重涉外合同当事人对准据法的明示选择、推定当事人默示选择,以及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通过与内地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比较,总结出香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特点及司法实践趋势,以加深对香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公共秩序制度或者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指在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根据法院地的法律适用规范指引,在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时,发现适用外国法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时,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在涉外经济合同领域,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经常被用于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于1993年颁行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现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在知识产权领域,它仍然是一个新问题.我国在2013年修改后的 《商标法》 中增加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 《著作权法》 及《专利法》 尚未对惩罚性赔偿做出明确规定且现有法律法律的规定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适用范围以及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我们予以揭示并完善.  相似文献   

13.
第二讲 《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 ,即调整范围。《产品质量法》第 2条规定了适用范围 ,包括适用的环节 ,适用的产品和适用的效力。一、适用的环节   1986年 4月 5日 ,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的调整环节包括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四个环节。在《产品质量法》起草和修改过程中 ,考虑到仓储和运输环节通常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 ,如果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可以依据《合同法》 ,通过追究合同违约责任予以解决。《产品质量法》第 2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 ,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法律不断确立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是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同时,在经济因素作用之下被确立的法律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以优良的法律促进、保障我国经济秩序的运行。并且,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儒家化的现象也开始在我国法制史中显示出来。所谓法律的儒家化现象,就是针对汉朝以后的社会情况,诸多法学者们开始在立法、法律、司法等方面将儒家的思想道德精神融入其中,以儒家思想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大概可以划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初步融合的汉代、进一步发展的魏晋南北朝以及达到"礼法合一"的唐代。自唐朝之后,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便算是正式完成,不仅对之后历朝历代产生了深刻影响,即使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垄断行业反垄断执法不可避免会面对一系列颇具国情色彩的挑战。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行为对《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影响上,尽管垄断行业无法获得《反垄断法》的当然豁免,但政府产业规制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所有制的差异不会对《反垄断法》适用范围产生任何的限制,但当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缺少行为自主性和经营自主权时,却存在豁免适用《反垄断法》的可能性。在垄断行业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政府产业规制部门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关系模式,同时,中止反垄断调查和承诺有可能成为中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反垄断案件的典型结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拍卖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拍卖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拍卖活动的规定以及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法律特征,文章认为在委托人、拍卖人和买受人之间拍卖人是委托人的受托人,适用委托合同关系;在与没有成为买受人的竞买人之间,拍卖人是行纪人,适用行纪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公众关于其中"十倍赔偿"的关注与讨论就从未停止。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规定现状的梳理,站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视角,重点讨论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特别是其中"十倍赔偿"规定适用范围和条件等相关问题,以期明晰法律适用,并为现实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国法律在观念和制度上存在着种种差异,识别冲突在所难免。对于识别依据的学说,除几种例外情况外,采用法院地法说较为可取。我国2010年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识别的依据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其存在对本国利益的过重保护倾向等局限。在探讨识别的依据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各国交往日益密切,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涉外婚姻如春后竹笋在中国大地全面开花,越来越普遍.涉外离婚也如影随形.与涉外离婚有关的法律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涉外离婚涉及社会中的很多方面,当事人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世界各国都是热点.为彰显涉外离婚法律适用的重要性,本文从涉外离婚的适用出发,提出现存问题与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分析     
报编辑同志:去年,我们厂与一家外商签定了机械设备的购销合同,但对方在履行合同的期限和产品质量问题上发生了违约行为,经多次协商,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请问,现在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宁夏:张庭贵张庭贵同志:涉外合同纠纷处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是管理辖权和适用法律的问题。因为涉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法人或公司,合同有时会涉及到外国法律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而外国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一般尽量约定合同适用本国法律,这样对当事人来说是有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