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式引入定向增发为可选择的再融资方式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便更多地转向定向增发。为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解释上市公司对于证监会引入定向增发作为可选再融资方式的各种反应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但是股东控制权考虑对定向增发偏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经历了由配股向公开增发新股,再到流行定向增发新股的演变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定向增发对公司的影响,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时更多地采用了定向增发的方式,缘何定向增发如此受到青睐?本文试图通过定向增发与其他几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不论在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上最受青睐的再融资方式。本文从定向增发类型出发,研究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对定向增发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者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1.
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效便捷的再融资工具,既可以满足上市公司通常的项目资金需求,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并购重组等多重目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定向增发的主要运作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由于其发行门槛低、定价灵活、募集资金额度自由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对我国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加以对比,分析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动因、现状以及其中的利益输送方式,为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定向增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深市上市公司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变化的分析,发现增发规模、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是影响预案公告后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在定价基准日之前20个交易日内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弱于市场表现,存在负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采取定向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急剧增加。据2006年8月5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7月31日,沪深市场共有114家公司公布定向增发计划,总增发股份为280.61亿股,募集资金总规模为142083亿元。笔者根据方正证券网提供的资料计算,2003~2005年的再融资额总和为1096.77亿元。而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定向增发所要募集的资金总额比过去三年再融资的总和还多30%。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定向增发可谓是证券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根据wind咨询统计,截止2014年末,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448家,实际募集资金达6551.4亿元,远超过去年全年的281家,3440.18亿元,目前尚未实施的定增项目更是接近500家之多。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方式,定向增发凭借独特的针对性和便捷性成为证券市场资本运作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以沪深两市2007~2008年实行增发的2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73.4%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仅有26.6%的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较好,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效率总体呈低效状态。本文最后分析了增发再融资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RESSETS数据库的数据,对自2006年~2014年以来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现状及特征作了分析,并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动因做了研究。经分析与研究后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产并购重组方面还是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时,都将定向增发视为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但河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补充流动资金、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以降低负债比例的融资筹划中,充分考虑了降低资金成本的必要性,并未将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实施定向增发融资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制度环境,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政治关联与定向增发融资决策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政治关联对定向增发后长期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拟实施定向增发融资时,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更容易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批准,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的融资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定向增发后,长期的会计业绩好于无政治关联企业。文章为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股权再融资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方式。然而有悖于监管层改进公司治理、优化资本市场之初衷,定向增发变成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手段。本文从时机选择、盈余管理、现金分红、资产注入等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认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填补法律漏洞,完善政策执行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财富转移视角,本文构建模型以探求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公司所投资项目的质量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增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控股大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并掌控融资方式的选择权,当投资项目未来前景较好时,大股东会选择定向增发并积极参与.这种歧视性的融资交易行为剥夺了公众股东的投资机会选择权,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