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人们并非鲜见,其茎不仅可以生食,而且是制糖的良好原料.其副产品糖蜜可酿酒、制作酒精;蔗渣可制隔音板、纸浆等.因此,甘蔗成为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广大农民长期种植的主要作物.  相似文献   

2.
"要致富,找亚夫",这是在江苏省句容市广为流转的民谣.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被人称为"农民的科学家",他提出并践行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的工作准则,成了句容市各级干部和农科所全体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指南.他46年坚守在农技推广的岗位,以土地作伴,以农民为亲,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称得上是农技工作者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3.
“要致富,找亚夫”,这是在江苏省句容市广为流转的民谣。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被人称为“农民的科学家”,他提出并践行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的工作准则,成了句容市各级干部和农科所全体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指南。他46年坚守在农技推广的岗位,以土地作伴,以农民为亲,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称得上是农技工作者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4.
不能从农业中,也不能从外出务工经商中获得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期待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想法就不切实际,将不切实际的想法用于制定政策,就是愚蠢和糊涂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甘庶地理》一书记载,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种蔗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故有“蔗不过江”之说。南蔗北种始终是北方农民的一个梦想。“谁说南蔗不过江,而今蜜蔗植太行。”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李梅,抱定“农民种田要种钱,北蔗不甜心不甘”的成功信念,历经六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终于实现了南蔗北种,“甜”梦成真。 情凝铁树开花,心系鸡毛升天。1996年,李梅在自家小院试种蜜味果蔗一举成功,后转入大田示范栽培,从温室育苗到大田移栽,从单膜覆盖到双覆膜种蔗,从单品种试种到多品种选育,从自然增糖到人工增糖做了大量的对照实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4万多字的试验笔记,并撰  相似文献   

6.
他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成长于土地、收获于土地的农民;他是大学校长,也是身先士卒、30年一直站在科研第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学术界,他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而在农民眼中,他就是一个对田间作物搭配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这就是朱有勇,一个全心全意服务农民的新时期农业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正>46岁的王兰花现任抚松县沿江乡永恒食用菌合作社的董事长,抚松县蓝润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抚松县永恒商贸有限公司的法人。1994年毕业于长春大学,从销售菌种起步,1998年到抚松县贝水滩销售菌种时,发现当地原材料丰富,自然环境好,最适宜发展食用菌生产,于是她便把种植基地转移到抚松县,开始创业。巍巍长白山,滚滚松江水,良好的自然生态,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宝藏,更是发  相似文献   

8.
朱思浩,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半残疾人,就是他培育出荣获国内外金奖的绿色保健瓜菜新品种“生砸无蔓金丝瓜”,主持了“翌年再生茄”、“保护地立体栽培”、“空中绿色工程”等多项科研课题,受到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9年起,重庆永川区农民梁自然租种了1万多亩粮田搞规模经营。为提高种粮效益,梁自然设计了完整的集约化生产方案:组建劳务合作社,解决无人种地问题;建立农机服务队,提高种粮效率;统一供种、施肥,保证粮食品质……但种粮3年多,梁自然始终面临劳务成本过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自然风险大等现实困难,集约化设计未能破解这些难题,反而处处碰壁。"粮王"累计亏损200多万元,最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档案益西卓嘎:女,41岁,中共党员,初中学历,西藏自治区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乃东县泽当镇泽当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结婚后随丈夫回湖北武汉新洲区学习养鸡技术。2003年和丈夫带着养殖技术回西藏山南从事养殖业,带动乃东县数以千计的农牧民养殖致  相似文献   

11.
正海拔800多米的重庆市万州区溪口乡九树村四面环山,满山松柏,郁郁葱葱。森林荒坡处,九树村8组"小柏林"的那500多亩坡地上,15000多株李子苗在烈日映射下已长到了约1米高。在已具雏型的果园里劳动,王万清的脸已被晒得黝黑",这是第三次流转土地搞种植,这次是有备而来,非成功不可!"第一次返乡承包土地务农,功亏一篑王万清是九树村人,他先后拜师学了1年多的裁缝和赤脚医生,在万州城区合伙开过小餐馆。后来他单干,挑"担担  相似文献   

12.
张颉是新舟镇洪龙村团支部书记、红星村民组组长。1991年初中毕业后,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洪龙村红星组,白天帮助家里干活,晚上坚持自学相关的农业实用技术。由于他勤奋踏实,乐于助人,于1997年被村民们推选为组长。从那以后,他经常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使村民尽快地富裕起来。他心里清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说武宣县东乡镇江村有个“中华鳖王”陈若斌,在致富路上独辟蹊径,依靠科学养鳖发家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笔者专程来到他创办的养殖场,听这位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55岁农家汉子诉说他的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14.
<正>人物档案徐淙祥:男,61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人,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民技师,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长期在一线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出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被村民誉为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档案陈建坤:男,52岁,小学学历,福建省漳浦县旧镇白沙村人。2009年,牵头成立了漳浦县南坤海鳗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社员100多户,养殖面积5000多亩。2013年,该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产值突破1.5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既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又有效地实现了生产与市场对接。  相似文献   

16.
<正>听到“农民”这个词时,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当时间的指针转到新时代,中国农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他们围绕种什么、怎么种、种了以后卖到哪里,以机械化、智能化的手段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他们便是——农业职业经理人。来自四川崇州的王伶俐就是这样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1990年出生的她,身高160公分,体型消瘦,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一个种地好手。但正是这个年轻女孩带领着当地农民一路披荆斩棘,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许多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在自己的考绩记实手册上记录自己的“考绩”,然而,在上思县思阳镇灵新屯的农户里,也有一本本“考绩记实手册”,而且这些手册里记的都是县乡干部的“考绩”,这真是新鲜。2003年8月5日,笔者到该屯采访时,在组长黄梅新的玻璃茶几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详细的“考绩记实手册”。那是一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芜湖县农村调查时,发现该县一些农民养成了记“种田日记”的习惯:白天下田种地,夜晚记录播种追肥、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和数据、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比例以及农产品市场变动情况等,到年底对所有的日记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来年生产经营的依据。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平班镇移民安置点岩来斯屯的韦尚华,在村民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农民,当大伙拿到安置款忙着盖楼或外出打工时,他却带着钱去"周游列国",还经常跑到城里去考察。如今,韦尚华"学成归来",种的西贡蕉畅销多地,多个大超市的采购商赶来抢购……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武宣县东乡镇江村有个"中华鳖王"陈若斌,在致富路上独辟蹊径,依靠科学养鳖发家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笔者专程来到他创办的养殖场,听这位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55岁农家汉子诉说他的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