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既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在于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也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刘范一 《现代乡镇》2006,(11):39-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没有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文明,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战略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首先必须全面提高农民道德和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农村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镇》2006,(1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全方位的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内容涵盖面非常宽的伟大经济社会的一种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又好又快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的起步阶段,各地应结合实际,努力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人点和突破口。从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来看,关键是要抓住“五好”,即:培养好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云 《特区经济》2009,(7):159-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新农村建设,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面对着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的需求,探讨当前农民的素质现状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就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下发推动“三农”工作的又一个“一号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和综合经济系统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卫生健康、经营管理及民主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郝继明 《科学决策》2006,(10):25-26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级政府正努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笔者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俊 《改革》2009,(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城乡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前,中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需解决好农民土地权益如何有效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强化、信贷资金如何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如何培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以禾甫村为例,阐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面向市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要恒 《改革与战略》2012,28(3):179-18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开始在各地迅速展开。在实践中,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缺少法律保护、农保资金筹集难等等。文章以体制为切入点,探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何进行创造性改革,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伍林生 《特区经济》2008,235(8):119-12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城乡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城乡平等的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上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本文在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基础止 ,着重阐述增加农民收入对策选择。一、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的生产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四、实施科教兴农方针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五、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强化农村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各地都加强了乡村规划,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推动乡村规划发展,但乡村规划先天不足,仍很薄弱,并出现了一些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的问题。文章从城乡对比出发,区分了乡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不同,分析了乡村规划的影响因子,并关注国外乡村规划的经验教训,为我国乡村规划提供有益借鉴。文章指出乡村规划要摆脱城市规划的思维模式,要注重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农村特点,要不断完善以提高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再议启动农村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介绍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就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包括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增长缓慢、消费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并相应指出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农村市场的产品供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8.
王凤珍 《特区经济》2006,213(10):207-209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要求,对中部地区农村来说,营造文明乡风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本文以安庆为例,分析了近年来中部地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上取得的重大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中部地区农村立足本地实际,重在建设,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思路,开拓农村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境界,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杨  童举希 《乡镇经济》2008,24(11):71-73
做好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开发农民(农村人力资源)这项“综合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也是各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剖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提出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任务,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是重中之重。对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