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是以往会计改革的继续,这次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会计准则本身,而在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套准则体系成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涵盖各类企业各项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实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以后,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至此,也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进入到一个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时期。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本文讨论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影响,研究了准则趋同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对国际趋同的态度,最后对新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孙关荣 《商场现代化》2009,(17):158-159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总结我国会计改革经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表明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做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是我们需要坚持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与房地产有关规定的论述,具体分析了新准则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它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新跨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已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郭道扬 《财经论丛》2006,(5):102-102
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国际会计发展的主旋律,各国均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努力促进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今年2月,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汪祥耀教授的新作《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恰逢此时出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战略、路径选择和有关措施展开系统的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现了趋同的特征,但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的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我们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运用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我国推出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论述新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并在分析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从新会计准则的发布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智群 《商场现代化》2006,(13):291-29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正如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了解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现状、实质,及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实施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禹彤 《现代商业》2012,(24):193-194
投资者对全球可比性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是促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在动因。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趋同的现状与趋势,同时对准则趋同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会计准则趋同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挑战;据此,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因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曾广炜 《电子商务》2009,(10):48-5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变革,并结合案例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新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施行.在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构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上看,新、旧会计准则体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客观地评估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寻找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标志着与国际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程度,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业内人士都给予新会计准则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会计史上“革命性的变化”,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新会计准则的创新之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缪映 《商业会计》2006,(12):19-20
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标志着与国际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程度。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业内人士部给予新会计准则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会计史上“革命性的变化”,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新会计准则的创新之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也标志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我国融八国际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一直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两个会计核算标准共存的局面,虽然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也尽可能地屏蔽缺点、结合优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好它们.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的实质性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二者在准则的制定、特征和内容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更好地展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渡,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