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义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有伦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2):58-59,57
广义劳动价值论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来的。经过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发展,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古典劳动价值论者肯定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讨论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学的党性和阶级性决定了在中国发生根本性制度变迁时,劳动价值论探讨的目的不可能一致,因此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议论不可避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归属标准和发展路径应是劳动价值论研讨的前提和内容之一,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研究对象决定了归属标准和发展路径的基点应是生产关系。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不能仅限于劳动价值论本身,而应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系统性考察,因为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是由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系统性确认的。社会主义劳动是制度性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非制度性概念,两者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论,就是坚持以价值论为中心的马克民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在发展,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既然实践向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经济理论工作者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解释这些问题,但我们不能把发展劳动价值论神秘化。如果我们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研究和解释这些现实问题方面取得一些成果,那也应当看作是对发展劳动价值论所做的一点推进。  相似文献   

4.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的结论,而不能抛弃基本大批量,其次,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搞清楚这些要领的不同含义。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5.
何玉长 《财经研究》2002,28(4):44-49,72
本文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问题。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劳动经历了物质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三种形态;其次,与劳动价值形态演进相适应的是劳动价值论也在逐步深化,并对各种劳动形态创造价值进行了解释;第三,本文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指出了其失误所在。  相似文献   

6.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对商品生产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现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创新产品。囿于历史局限性,传统劳动价值论只考虑到第一种形式。在创新时代,我们应该结合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般性和创新产品这一科技进步新形式,实现传统劳动价值论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星 《经济纵横》1995,(7):14-18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星我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发表后,新劳动价值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正确他说明和解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今天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与马克思当时所描述...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针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成为我国人民致富路上的指路明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七一”讲话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对劳动价值论要不断地创新发展。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体系内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学术界对劳动价值论应如何应用和发展的讨论很多,而把劳动价值论具体应用到实践的较少,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并把相关原理应用到实践,指导企业提高竞争力,对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征 《经济学家》2004,(2):4-11
本文在研究科学劳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由科学劳动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的新概念,分析了现代科学劳动一系列基本原理,指出它是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范畴和核心理论,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象劳动二重性那样,成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洪世勤  朱孝忠 《技术经济》2007,26(4):98-102108
依据卫兴华教授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创新与发展》一文的结构框架,提出用“经纬度延伸”这一核心思路来解决劳动价值论的矛盾问题。本文认为,传统的关于“商品生产”的劳动价值论是狭隘的,应该经度由生产延伸到流通,纬度由商品延伸到服务,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在构建了新框架体系基础上,还探讨了其它相关问题,证明根据“经纬度延伸”这一思路能够对劳动价值论中现有的矛盾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抽象劳动看成了标量,但抽象劳动本身是矢量。抽象劳动在一定路径上的人类劳动力耗费量与这种耗费的净效果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是两上不同的量,此二量可依次规定为价值I与价值Ⅱ。价值Ⅱ只有“增值”而无“增殖”。非劳动生产要素包括物化劳动,可以增殖价值I,创造价值Ⅱ,但不能创造价值I。由于劳动与非劳动生产要素都能增殖价值I,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正当的。此外,本文还认为,还抽象劳动的矢量性本来面目,无论在理论面还是现实面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本文作者"生产劳动理论观"批判的三个内容的反批判:一、到底谁在搞唯心主义?二、如何科学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三、什么是"人民之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市场经济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原则是对分配关系的高度概括,它至少涵盖分配的本源、分配的归属、分配的尺度和分配的规范评价等四个层次,作为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也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试图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或说明分配的原则是不现实的。构建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要将劳动价值论、要素所有权论和要素贡献论结合起来。劳动价值论有助于说明分配对象的来源,揭示分配现象的社会本质,同时也能为评判分配的公正性提供依据;所有权理论则正确地解决了收入分配的最终归属问题;要素财富论为分配份额大小提供了理论说明。三个理论各有侧重,并相互补充,共同概括和说明了分配的表象和本质,从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提供了多层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的架构中,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本文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经历了有关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长期争论,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这一点为我们运用"成正比"理论奠定了经验的前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就业,一直伴随着大量的回流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界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从不同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力迁移模型,对回流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从研究劳动力回流的古典劳动力迁移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迁移经济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该领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文献。通过梳理研究的内在演化逻辑,评述不同理论模型的特征和适用性,为研究劳动力回流理论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和企业所有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现代“管理革命”和“资本革命”改变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得以孕育的客观条件。在出资、创业、管理三种职能分离的当代大型企业中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包含创业者、管理者及专业资本经营者在内的组合劳动。相应 ,剩余价值也由过去的资本独占演变成了由资本与劳动分享。而两者的分享比例则受创业必要资本量和劳动的人力资本特征(创新性、可测性 )等变量的影响。至于资本报酬及资本所有权的原因 ,则是资本的稀缺性。简言之 ,劳动分享净剩余的根源是劳动知识化 ,而资本分享净剩余则源于资本稀缺性的继续存在。本文最后简述了上述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The Basel Committee has suggested som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capital requirement using the Advanced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However, these formulas were deriv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Thus, the capital requirement estimated by the Basel formula may be incorrect when the asset distributions are not normal. Using an analysis of qualifying revolving retail exposur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formula based on the Extreme Value Theory to calculate the capital requirement. This formula is more general and accurate than its predecessors, because it can be used with any type of distribution.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apital requirement estimated by the Basel formula is less than by our formula when the asset distribution has a heavy tail, and more than by our formula when the distribution has a short tail. Our formula is also more sensitive to risk than competing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