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了客观要求.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质量与规模,而当代社会,大学生即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地,更要为做好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出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管理机构的鼓励和促进必不可少.故此,高校学生,高职院校、教育者和教育管理机构都要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知识产权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快以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国家知识产权纲要的落实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加快技工教育发展促进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无锡市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无锡市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技工教育是以推进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建设,为培养全市高技能人才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教育对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中国高校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大学合作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可促进中外师生双向流动。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方法为: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调整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从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开展跨学科教育,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揭示现实问题的本质、优化配置国内外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志国 《经济师》2014,(7):229-229,231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坚持战略规划、高端引领、使用为本、自主培养等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实施路径上,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技艺和技能为重点,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项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7.
程春生 《发展研究》2009,(11):60-62
良好环境是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机制,用机制激励人才;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视角下博士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在人才评价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博士后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完善博士后评价指标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导向性。面对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博士后人员的评价思路必须注重从"局部"向"整体"、"静态"向"动态"、"封闭"向"公开"三个方面的转变,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构建博士后评价体系。文章结合创新视角从"想创新"、"能创新"、"创新业绩"、"创新潜力"四个方面建立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立足创业基点从"想创业"、"能创业"、"创业业绩"、"创业潜力"四个方面建立了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灰度理论综合评价模型,为合理评价博士后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里白 《经济师》2009,(3):6-7
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在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来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田建国教授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若干问题的发言,现摘要整理,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畅超  明隆 《经济师》2011,(8):121-124
在当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迫切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目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为主的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文章将针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价问题开展研究,并在参赛队伍的打分上进行深入分析,以此选出最优参赛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实力,摆脱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精神,关键环节是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核心要素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创业教育,对此,作为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的青年学生当然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创业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等院校在我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重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创业教育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育和搭建创业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社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宏观视角下,从战略实施、方法途径、体系构建、现实意义等层面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企业的竞争焦点.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同时也提倡"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本文就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提稿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其数量和质量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基于前十批“千人计划”数据,对“千人计划”和创业人才的基本情况、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等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千人计划”创业人才评审情况,对今后工作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关键。对于学生数量占全国大学生总数50%以上的高职院校来说,要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高职院校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意义深远重大。  相似文献   

16.
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后发展地区的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首要进行考虑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企业,注重校企结合,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高技能人才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内陆一些后发展地区,高技能人才也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以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当开展创业能力培养,使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成为满足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师生共同创业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育大量的高层次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的地位。高新区作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迫切需要集聚大量的高层次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流动机制等问题,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快培训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战略大事。我们可以从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教育、改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政策和措施着手来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