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辛晓睿  曾刚  滕堂伟  程进 《经济地理》2012,32(9):39-43,50
波特的钻石模型已成为区域竞争力培育的有力工具,但对于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而言,钻石模型的适应性尚待检验。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以传统畜牧业和新兴旅游业为对象,论证产业发展过程中钻石模型各因子条件不足,该类区域使用钻石模型培育产业竞争力会失灵。在分析玛曲县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拥有的优势后,指出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等多因素叠加的区域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应该充分重视文化保护、生态产业衍生、政府链结与高端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它与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旅游业的理念趋向一致。生态文化运用于旅游建设,促进旅游生态化发展,同时旅游建设有利于生态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本丈以阳江市海陵岛为例,探讨生态文化与旅游建设之间的互动效应,强调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制定居民参与机制、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霞  鲁娟 《经济地理》2012,(1):168-170,17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圈内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价值、生态潜能,以及所蕴藏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提升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之一,但旅游业在文化、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给这一类地区带来的冲击和威胁却不容忽视.如何实现其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结合泸沽湖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的分析和探索,对开展旅游业清洁生产以及在发展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来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雯雯  孙昌龙 《经济师》2014,(12):234-235
以南疆铁路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旅游业优劣势分析,对南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以"一线贯穿全境,两座核心旅游城市首尾呼应,四片旅游区域相互衔接,提炼四大文化主题精髓,依托六个旅游城市,突出十大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的整体旅游布局。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汉中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汉中应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挥自身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条件与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通过宏观引导和微观激励,打造汉文化品牌,形成机制,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视角建立对区域旅游的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出不同区域旅游业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借助调查问卷,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评估体系,以内蒙古区域旅游为实证,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研究发现:内蒙古区域旅游在植被、交通以及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同时存在着住宿不方便、旅游景点服务差、相关设备质量差等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人才引进以及加强招商引资等措施,来不断推动内蒙古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善甫 《当代经济》2022,39(4):43-4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相对较好,是河南实现后发赶超的核心区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限制开发区域的主要形态包括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生态功能区、水土严重流失地区以及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珠江水系的"上游效应"关系到珠三角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关系到珠三角贫困人口生活现状的全面改善,是全面实现珠三角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珠三角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发展路径包括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金融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经济圈的生态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给当地的环境、社会以及对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如何评价被选为的研究区域目前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方法,把吐鲁番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2006年-2011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通过差异评价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吐鲁番市近6年的平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0647988,平均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038951,平均存在1.03247的旅游生态盈余,目前,旅游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25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0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115hm2,其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分析了旅游生态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是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保育与环境消费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文章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十堰市的生态建设为例,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源保护对十堰市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在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生态补偿角度对水源区补偿资金数额、来源、补偿时间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7)
阐释康养产业概念,提出其具有关联度高、结构复杂、体验度高的产业特征。分析四川省广元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塑造全域康养品牌,构建多元化康养产业体系,重组以人文生态文化度假为核心的旅游要素体系,促进康养产业与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业绩维、潜力维、环境维三维指标体系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个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将旅游业竞争力综合生态位划分为三种类型,按照核心边缘理论将青岛定为核心城市,烟台、潍坊为节点城市,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为网络城市,并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生态位空间格局进行了旅游业竞争力格局空间意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8-101,108
民族文化、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旅游者,促进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民族文化面临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活力最强的朝阳产业、潜力最大的战略性产业。宜兴“三山两水五分田”,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宜兴大力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速、特色不断彰显、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极。目前,全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5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