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尧 《汽车观察》2009,(1):93-93
继上汽收购罗孚之后,南汽集团于2005年收购罗孚剩余的汽车公司、发动机分部知识产权以及MG、奥斯汀品牌。随后,上汽、南汽在国内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荣威、名爵。随着"上南合作"的完成,荣威和名爵重新归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汪乾 《汽车观察》2016,(4):40-41
上汽收购南汽,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我国汽车产业史上最大的一起国内并购案。就在上汽收购双龙汽车的2004年,积极谋求"国际资源,为我所用"的中国汽车进行了几个性质大致相同的海外并购项目。其中包括上汽集团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以及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而这两场海外收购也最终牵扯出截止目前,中国国内并购的第一大案——上汽收购南汽。  相似文献   

3.
海外传真     
菲亚特欲牵手奇瑞或上汽《美国汽车新闻》由于与南汽的合资企业经营不佳,菲亚特汽车公司可能在华组建新的合资企业。菲亚特的所有者说,2005年南汽对英国汽车制造商MG罗孚公司的收购转移了南汽对该合资企业投入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段冰 《董事会》2005,(4):52-53
历来的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中,中方扮演的几乎都是积极的角色。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收购英国的MG罗孚集团(以下简称”罗孚”)却是个例外。与上汽的谨慎冷静形成鲜明对比.不但罗孚公司一直在高调地对外宣布谈判的每一个阶段性进展.连英国政府也派出了”高级公关”。  相似文献   

5.
如何将双方资产整合,如何实现国有资产最高效运作并获得预期成功,将是摆在上汽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2007年末,精明的上海人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继上汽集团海外并购双龙汽车、取得罗孚汽车知识产权后,上汽再一次将全球产业整合的浪潮带到了国内,国内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行将谢幕。让业界瞩目的是:这一次上海人选择的对象是南京人。12月26日,上汽和南汽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经  相似文献   

6.
虽然在与上汽的较量中赢得了这场收购战,但罗孚对于已经元气不足的南汽究竟是祸是福殊难预料。如果不是上汽在收购进程中的一时疏忽,罗孚绝不可能成为维系南汽未来命运的重要平台。2005年5月以前,南汽对罗孚的最大希望,只不过是一款能在南汽生产的轿车。而现在,它们得到的不是一款车,而是高、中、低档轿车及其配套发动机的技术平台(图纸)和制造设备。2005年8月中旬,南汽由50人组成的罗孚项目接收小组奔赴英国。这一行  相似文献   

7.
老总动态     
1、上汽集团、南汽集团全面整合拉开帷幕。上、南双方已于近日成立指导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促进全面整合。在目前的指导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构架下,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将负责南汽的相关工作;上汽集团副总裁、上、南合作谈判组中上汽方面的负责人蒋志伟和上汽集团规划部执行总监王庆宇,将主管因上南合作而新成立的东华公司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部分收购的最后期限过去了。MG ROVER的未来仍未确定。监护人普华永道(PWO)不得不把最后的交易日期由原先的6月22日推迟到10月份。而最初所定的3家潜在中标者也发生了变化。除南京汽车集团以外,其他的两家都已不在名单之上。就在作者惋惜不能看到MG TF跑车代替吉利跑车在国内出现时,除了另外一家英国本土财团入围外,赫然上榜的,就是被作者戏称为MG ROVER噩梦的上海汽车集团(SAIC)。由于入围的英国财团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被誉为拯救MG ROVER的“白衣骑士”,是只有在上汽和南汽并购失败后才考虑的收购对象,所以其实这此并购,还是在两家中国企业之间进行。姑且不论两家企业谁最终会获胜,作者在这里所感慨的,是上汽集团在整个并购MG ROVER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并购艺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最大的轿车公司,上汽集团近年来频频出手海外收购,以期望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不料在成功入主韩国双龙以后,上汽却放弃了对英国罗孚的整体收购。原因是在长达1年多的谈判中,罗孚始终没能提供让上汽信服的财务报表,上汽不愿以“救世主”形象来为“掉入财务黑洞”的罗孚买单,罗孚汽车也因此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上汽与罗孚之间将近一年的前期工作并未“白费”,最近,上汽依托罗孚汽车技术平台打造自主品牌轿车的计划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既然放弃了对罗孚的收购,又何来借壳打造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0.
梁瑛 《中华商标》2010,(9):43-44
2004年10月上汽收购双龙,2005年南汽收购MG罗孚,2009年北汽收购通用旗下萨博,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纵观2004年至2010年,从紧锣密鼓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收购案中不难发现,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重要目标,而且成为海外收购的趋势。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国内汽车企业争相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26日,在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业内称为上南合并)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之后,上汽集团把又一块商用车的"宝石"纳入囊中。这已经是其2007年以来的第三次出手。第一次是联合依维柯并购红岩,第二次出手则把上柴股份收归旗下。这一次,上汽又得到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罗孚双城记     
分享了罗孚汽车知识产权和剩余资产的两家中国公司,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使之复活。 4 月10日,购买了罗孚汽车知识产权的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下称上汽汽车)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上汽汽车的主要领导们第一次集体亮相,并向外界高调宣布了上汽汽车的宏伟计划——在3年内形成5个平台30个车型。  相似文献   

13.
5年之大手笔2005年3月,跃进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江苏正宇汽车,成立了江苏跃进正宇汽车有限公司2005年7月,南京汽车集团成功收购罗孚的全部资产、车身和发动机的生产线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特大型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多年的经营和市场的频动给南汽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瓶颈。南汽虽已有近6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近年缺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公司     
《中国机电工业》2013,(1):18+20+22
上汽联手正大泰国设厂:一次"有话语权"的走出去近日,上汽集团宣布与泰国正大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以面向东盟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系列产品。根据规划,该项目初期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上汽集团将通过上汽香港投资公司和上汽英国公司共持股51%、正大集团持股49%。上汽集团以技术许可和商标许可方式,授权泰国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上汽自主品牌MG系列轿车。泰国合资公司计划第一步于2014年开始陆续投放产品,逐步形成5万辆/年产销规模;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年一点也不为过,仅仅上汽、南汽的合并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对于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2007年只是大规模重组的大幕拉启,真正的重组浪潮还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上汽双子星     
郝芸 《汽车观察》2013,(1):112-115
<正>厚积薄发、稳中求进,上汽乘用车荣威、MG双品牌凭借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以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团队打造中高端自主品牌,并在"研发、制造、服务"上积累了三大优势。上汽这6年一役,颇符合行事稳重、兼收并蓄、求真务实的海派作风。2012年12月初,在早早进入冬寒的上海,上汽集团与正大集团就合资共同进军东盟市场的签字仪式召开,双方宣布共同出资在泰国建立MG品牌生产基地。泰国合资公司投产后将年产5万辆MG轿车,之后年产量将会提高至20万辆。虽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但发布的计划是从2014年起在泰国产销MG轿车。至此,上汽集团旗下双子星中的MG品牌得  相似文献   

17.
去年2月,上汽国际化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发布,这表示上汽开始发力自主品牌商用车。已经有了南维柯的上汽,如何看待大通与南维柯的关系?"商用车自主品牌发布,在上汽自主品牌建设和商用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月11日,在接受《商用汽车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上海汽车集团股  相似文献   

18.
郑劼 《汽车观察》2022,(1):63-65
若是要在汽车圈评出一位2021年"最委屈"的老总,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必然入选. 2021年6月30日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到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陈虹表示:"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继上汽-南汽收购案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将上演更多的并购好戏。"——《美国汽车新闻·中国》执行主编杨坚拟文指出,对中国经济来说,欣欣向荣的汽车制造业是一件好事。凭借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些财务状况不妙的固有汽车制造企业仍然为高风险的项目大肆举债。上汽收购南汽尘埃未定,国内其他汽车厂商之间并购的传闻早已四起。有两家企业——东风和哈飞,据说已经开始就并购展开谈判。可以预见的是,继上汽-南汽收购案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将上演更多的并购好戏。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汽车观察》2021,(2):78-80
自2020年5月上汽集团发布全新高端纯电专属品牌R汽车以来,便吹响了进军高端电动车市场号角.紧接着8月份,上汽R汽车便推出了首款款纯电轿车ER6,在15万元~20万元纯电轿车细分市场上的表现不容小觑. 2021年2月7日,上汽R汽乘胜追击,旗下全球首款5G智能 电 动SUV MARVEL R 正 式上市,共推出标准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