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辉  周文魁 《魅力中国》2009,(20):32-33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45家中国商业银行2002-2011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商业银行TFP增长测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出发,对中国银行业的TFP增长及其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实现了TFP增长,各商业银行的TFP增长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TFP增长的分解值中,以技术效率变化的占比最大,其次是规模效率变化,占比最小的是技术变化;在TFP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市场开放对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产权改革、战略引资、资产规模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香港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香港1980-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香港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熊华林  李应春 《科技和产业》2010,10(5):62-65,69
运用索洛模型对三明市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资本驱动的外延式增长,新世纪以来这种趋势更明显,2000-2007年期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负值。因此,本文提出,三明市应当在注重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提高投入的效益,注重科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那些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率,加强这些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测算1990年~2011年江苏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找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发展趋势,即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呈下降趋势,针对当前形势,提出提高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将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来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出口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为基础,本文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部门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对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出口贸易未能与人力资本充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总被引:135,自引:0,他引:135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业发展迅速,资本、劳动力、耕地、机械总动力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均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但分析发现,兵团近几年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全要素投入的增长。应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以促进兵团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当快,已成长壮大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动力型先导产业。1995至2005年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由1081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高出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2%,拉动工业增长约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8.6%。同时,高技术产品结构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正在向技术含量高、消费需求大的方向加速优化。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文着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运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和版面数据对我国三大区域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分别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这对政府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以及高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尽可能地避免了出现技术倒退结论。中国省份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忽略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并混淆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相对贡献;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且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性大,但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特点,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恶化是其倒退的根本原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倒U型趋势和趋同性,而且外资利用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王兵  尹淑桃 《南方经济》2020,39(3):1-23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用索洛余值法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安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资金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等三要素的贡献率有所了解,为安徽经济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