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永刚领军的杉杉集团,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企业集群。创立于1989年,经历20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形成跨地域、跨行业的102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企业。杉杉集团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举行的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论坛期间,记者有机会采访到日理万机的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先生。请其对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服装业的发展等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2,(10):80-83
日本商社模式,能成为郑永刚调适杉杉的利器吗?2012年,一向自称"甩手掌柜"的郑永刚比以前忙碌了许多。他出差更加频繁,时常往返于上海总部和宁波基地之间。春节之后,郑永刚已经召集服装板块的高管们开了四次会。"这在历年都是很少见的。郑总现在很关心服装这一块。"杉杉集团副总裁曹阳表示。  相似文献   

4.
采访郑永刚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唯众传媒的创业电视节目《爱拼大讲堂》。推门走进休息室,这位缔造了杉杉集团的浙商正坐存镜子前,接受造型师的修饰。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说,杉杉的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我在日本看过三井和伊藤忠之后,觉得自己的公司实在是太小了很不起眼。他们投资的公司,随便拿一个都是世界500强。”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说。自从两年前杉杉与伊藤忠商社进行股权合作之后,郑越发谦虚。  相似文献   

6.
以资源共享与核心能力互补共同维护世界市场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纺织经济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通过中外经济、论坛组织,纺织服装行业组织,商会首脑、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领导,对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服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中一系列战略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作为中国服装企业的代表做主题发言。关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同看法,郑永刚慷慨陈词,显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他说:“法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先生关于‘中国市场不开放’的观点我不赞成,事实上在中国的主流商场中,国外品牌和中国品牌各占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新上任的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尔.格巴克,前不久专程在京会见了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并热情邀请他参加3月份举行的巴黎时装展。格巴克对“杉杉”的关注充分表明,十几年来为提高品牌竞争力进行了非同寻常拼搏的“杉杉”,在国际服装界的“象牙塔”中找到了“能解其中味”的知音。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商帮2006年11月24日,浙商风云对话主题论坛正在举行。东方网记者向主席台上的浙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无庸质疑,浙商已经成为继晋商、徽商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时代性的大商帮。晋商、徽商的代表人物,已有不少被拍成影视作品。几十年后若有人想拍部描写浙商传奇的电视剧,目前的浙商中谁最适合做原型,做主角?”在论坛主席台上的中国光彩基金会理事长谢伯阳,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等浙  相似文献   

9.
和平 《企业文化》2005,(5):27-33
春天的一个下午,几位男士在北京饭店大厅里喝咖啡,在他们之中有一位是郑永刚。是那位穿西服打领带的?不是。那位穿着最酷的?不是。是穿休闲装的?……其实,一看目光你就知道了。他的目光是自信的,他的话语是乐观的,他的乐观和自信感染着四周的朋友。只要你见过他那张生动的脸,就不会忘记。那就是郑永刚——中国西服第一个知名品牌“杉杉”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4,(12):36-37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这句话.一直以来是郑永刚很感自豪的一句话,专注暇装业.杉杉稳步跻身行业翘楚,投资多元化.郑永刚进军高科技。  相似文献   

11.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4(15):57-58
新能源在杉杉早不“新”。十年。这是杉杉的郑永刚之前布局新能源产业所用的时间。但今年夏天,郑永刚所领导的新能源产业扩张才骤然呈现在市场面前:5月,投入3500万元兴建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房——上一次类似投资是在5年前;6月,远赴澳大利亚“抄底”镍钴矿——在此行业这是第一次。种种迹象显示,他带领自己旗下的新能源产业板块正全速前进,形成一个打通锂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以期抓住新能源的真正兴盛时代。  相似文献   

12.
杉杉忙立信--以诚信树立品牌 过新年,穿新衣。杉杉集团要抓住新春黄金周,再度提高自己的诚信美誉度。杉杉总裁郑永刚提出:以诚信创品 牌,以品牌赢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不仅仅需要一流的品质、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服务,还需要诚信, 诚信是品牌的本质。杉杉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关键的一条就是以诚信为内核的品牌理 念的建立:以诚信创立品牌,以诚信建立市场网络,以诚信实现企业的改制,以诚信推动设计师与企业的联合等。在 新的一年中,杉杉将更加积极推行企业信用建设,培育企业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3.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14):119-119
看得出来,郑永刚有点神不守舍。他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等待家乡附近一位市长的拜访。“这是最后一次谈判了,签完约,我们就又拥有一家大公司了。”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6,(15)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直想当将军,这是郑永刚最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六、绿风绿韵遍全国,怎一个“绿”字了得1994年6月28日,这是杉杉的一个转折点,杉杉从这一天起从品牌阶段,迈入了形象阶段。郑永刚说:“杉杉导入CI工程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建立完  相似文献   

16.
李艳艳 《中国企业家》2023,(3):55-58+54
2月11日晚,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讣告: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月10日去世,享年65岁。讣告称,郑永刚创立杉杉34年来,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胆略,引领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业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时尚产业、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成就斐然,“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噩耗传开,商界一片痛惜震惊。  相似文献   

17.
服装已经不是杉杉的唯一标志,其转型与升级仍在进行。被业内称为中国服装界"巴顿将军"的郑永刚此时却选择了急流勇退,隐身幕后  相似文献   

18.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5,(12):68-70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永远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有过切身之痛。其时,多元化几乎是一个潮流,从王石的万科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都走过多元化的道路,其结果,多是失败和不尽人意。多年以后,在谈及多元化的时候,史玉柱仍然心有余悸:“多元化经营没有几个可以成功的,巨人集团就是典型多元化的失败案例,最后的下场是一塌糊涂。”这并非史玉柱的个人之见。2001年,在段永基发起的泰山研究院一次会议上,与会企业家的共识是:多元化行不通,应该专业化因为“郎顾公案”而在国内名声鹊起的郎成平也一再强调,中国企业不能走多元化的道路。但是,区别于十几年前的是,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企业却已不是当年的企业。与十几年前相比,不论市场环境,企业实力还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尽管多元化似乎声名狼藉,事实上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少。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似乎应该跳出该不该的问题,而关注于怎样做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GE副总裁陈治、统一执行副总罗智先和杉杉董事长郑永刚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讨论,或可作为外企、台企和大陆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多角度思考,提供实践性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股份制就像一个杯子,正着放能够装水,倒着放就失去了装水的功能。国有企业改革照搬了西方模式确没有健全的装水功能,郑海航主编的课题具有将倒放着的杯子正过来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积淀的中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尖锐矛盾,按照中国人2000多年的历史做法是用“革命”的方式解决,“89学潮”就是一种表达,郑海航主编以及在这个课题周围聚集的中国顶尖学者,用他们的学识和良知为我们的民族开启了不经过“革命”通向现代化的和平崛起的制度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海航主编的课题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课题对《当代经理人》目标读者——民营企业家的意义是:你也能从国有企业改革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月,宝洁亚太区营销部总经理胡海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企杉杉集团。“我喜欢挑战。”面对熟人亲友的不理解,胡海平轻描淡写。 “他来干嘛?一个学化工的?对服装行业一无所知……”一时间杉杉上下议论纷纷,刚到杉杉的胡海平成了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