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较快,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是西部地区的增长极;二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特色日渐明显;三是区域经济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高。但与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相比,由于“初期差距效应”、“增长速度累积效应”等原因,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明显落后。因此,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方向选择应该是: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生态型与学习型。  相似文献   

2.
多中心发展城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后村镇重建的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假设城市中心未知,通过对上海市全境212个街道(镇)1996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细分数据的量化分析,基于从业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反向侦测、筛选城市中心,然后利用反映城市中心辐射强度、广度、体量、形态四个指标对搜索出的城市中心划分层级,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城市多中心发展现状与上海市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特大型城市多中心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灾后疗伤     
作为灾后重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位于震区的行业巨擘乃至广大的中小企业正在踏上艰难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7.
中心城市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现代物流业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同时,物流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的发展对物流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等成为大中城市必不可少的系统。物流业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新的利润源泉,如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加强城际联系等。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文章显示,目前灾后重建理论有如下特点: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建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建原则;2、将灾后重建视为灾区发展的契机,表达了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3、灾后重建理论视野广阔,对灾后产业集群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不同区域空间的重建做出了积极思考;4、灾后重建理论关...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后,为解决临时过渡性居住问题,政府组织建造了大量的板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社会心理和经济成本等方面,将汶川地震板房与国外临时过渡安置房相关案例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板房居住区的容积率在0.4左右,配套用房约占总套数的20%,户均建筑面积约25m2左右,占地60m2左右,人均规划建筑面积约7m2,远高于国际推荐最低标准3.5m2,如将居住、学校和医院等板房区用地统一核算,人均规划占地面积也大于国际推荐最低标准30m2。认为我国已具备了较强的板房物质空间规划建设能力,但整体理念和系统性安排水平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纪尽善 《经济界》2011,(2):46-50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重心应转到产业重建和发展上来,为实现这种转变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尤其是中心城市极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在诸多方面受到冲击,困扰开发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破解的关键在于功能转型及相应的结构调整。论文基于中心城市极化这一前提,从我国开发区的成长背景及发展历程的总结、认识入手,分析开发区与母城的功能和结构关系,以及中心城市极化对开发区的影响,并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提出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的思路。论文认为,开发区的建设是城市职能的延伸和对城市产业的提升,是城市地域的扩大和再开发;开发区与中心城市形成了城中区内置型、边缘区生长型、子城区扩展型和独立区发展型四种结构关系类型;中心城市极化影响到开发区的区位、形态、结构甚至性质。论文还具体指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没能顺应形势变化去适时调整开发区发展思路而面临了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因中心城市极化而导致的功能和结构问题。对此,应认清开发区与中心城区即将融为一体这一空间演化趋势,在功能上由单一的工业区向综合性城区转变,在空间上构建块状分区的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远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有助于减少社会风险,增加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影响评估工作显示,灾后重建带来的快速社会变迁背景下,由于地震灾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变化速度的不一致产生了文化堕距,包括:城市空间扩张与市民旧有生活轨迹之间的失调、城市功能的增减与市民价值观之间的失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民原有的...  相似文献   

15.
政府转型可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学校等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以及非营利行业由市场化向公益化回归.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治理机制建设将备受社会关注,信息披露与审计成为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状况亟待加强.在非营利行业,相比公立医院、学校而言,基金会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走在前列,对其进行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个非营利行业的治理水平.以汶川地震中可开展捐赠活动的16家全国性基金会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有利于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田园城市到知识城市:国外城市发展理论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自诞生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城市发展理论随之产生.文章对近代以来较有影响力的国外城市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共同特点与不足,探讨了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以期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大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分析—机制阐释—提出策略—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从区域视角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分析大庆市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特征,即城市对矿业生产的依赖、区域内外经济联系的失衡,以及城市经济的边缘化;进一步探讨大庆市区域发展中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以粘滞效应、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并指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资源型经济强化效应;进而提出以“走向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区域”为目标的大庆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策略.最后指出, “空间嵌入”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格局的典型特征, “走向区域发展”是资源型城  相似文献   

18.
加快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努力克服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转变发展观念、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支撑、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加快提升中原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减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成都市市民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从公园绿地的分布、建筑安全和植物种植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功能.并根据调查总结出目前公园绿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建立防灾公园的希望以及今后公园绿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以曹妃甸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理论部分,从共性出发,总结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从差异性出发,基于港口-腹地类型的不同,将三者相互作用的强度划分为超强关联互动作用型、强相互作用型、中强相互作用型以及弱相互作用型.同时,基于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一步考察了三者的相互作用.在实证部分,以曹妃甸地区为例,从港口-腹地类型的视角和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初步的检验.结合曹妃甸地区主要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概括出海港工业区城市化模式和临港农场改制型开发区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模式的不同,对三者的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