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在分析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我国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现状的基础上,对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支撑、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一定的阐述。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是必须的,也是有其法律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诉讼程序论——以公益诉讼为思考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这就导致我国经济法不可诉现象的大量存在。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增强经济法可诉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我国经济法独立诉讼程序的有力建构。  相似文献   

3.
民事公益诉讼是任何个人、组织以及特定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且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的引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构建中,需要在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拓宽,受案范围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胜诉原告奖励制度、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的设立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尚处于真空状态,出现这种状况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不仅有人们的认识误区,传统的诉讼理论更是对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制造障碍。因此必须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厘清诉讼受案范围、放宽原告资格、建立配套保障措施及限制措施,尽快建立我国的经济法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保障公司以及股东合法权益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制度。由于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诉讼利益与风险的显失均衡,以及股东"搭便车"心理的存在和我国"厌诉"思想的束缚,致使股东缺乏提起代表诉讼的积极性。需要正确处理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利益与风险失衡问题、原告资格问题和原告股东处分权的问题,建立起股东诉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传统诉讼理论中对原告资格做出了种种严格的限制。但在环境诉讼领域中,这种限制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的,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逐渐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进行扩展已成为我国环境诉讼制度如何独立发展的现实命题,也在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得以体现。但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展不是没有边界的,应当根据中国当下环境纠纷解决的实际予以合理限制,实现权益救济与司法效率等多元目标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8.
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确认是环境公益诉讼的起点。我国现行立法虽已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但没有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结合国外的若干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模式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我国宜构建以环境行政机关为主、环保NGO为辅的原告二元主体资格模式,同时辅之以行政救济优先、扶持环保NGO成长、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诉讼成本保障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因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大量不直接损害公民个体平等就业权利但造成社会公平就业秩序遭受损失或有损失之虞的歧视行为,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公平就业秩序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公益诉讼在我国悄然崛起,而在众多参与公益诉讼的主体中,律师的职业特性,使其参与公益诉讼有着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现行原告资格理论限定下,律师参与公益诉讼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需要突破该理论,推动律师参与到公益诉讼中来。同时,通过立法来确认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推动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投资者权益是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长期以来,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前置条件给投资者寻求司法救济设置了巨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和顺应改革方向,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该前置条件的案件时,审判思路也从注重前置条件的程序性功能转变为强调其证据功能.取消行政处罚作为硬性前置条件是证券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家事诉讼程序是用来审理和解决婚姻关系纠纷、收养关系纠纷等身份关系案件的诉讼程序。在我国,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内的所有现行民事法律,都认为身份关系诉讼有其特殊性,并针对其特殊性做了一些规定,但其规定不但分散,还不科学,使得家事诉讼程序在理论上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操作。因此,我国应当制定专门的家事诉讼程序,对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适用对象等作出具体规定。这样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是一种公益诉讼,因为证券民事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是社会利益,同时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所保护的利益基本上也是社会利益。文章指出,证券民事侵权诉讼的主要价值有四:填补损失;威慑作用;协助监管证券市场;促进证券法律发展。文章进一步指出,我国现阶段鼓励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有以下特别价值:加强公司治理;增加投资者信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从公益诉讼入手,通过团体诉讼制度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中存在着一些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完善与不合理之处,更重要的是代表人诉讼制度在涉及到公益诉讼方面显得无能为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民主、法治观念的不断加强,社会性团体不断发展与壮大,团体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虽然从民事诉讼中借鉴而来,但对于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却不宜照搬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而要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来加以分析.从原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入手,根据诉讼第三人在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学作为工程类、经济管理类等诸多专业的基础课,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诸多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都有较大差别.通过对中国与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长处与不足,以期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表见证明是依据一般的生活经验法则来推定待证事实的存在与否,不涉及实体法上的规定,只是在诉讼中对经验规则适应的评价。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引入表见证明,可以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保护弱势学生一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提高了诉讼效率。在诉讼中,法官也要充分保障学校对表见证明提出反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