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沪港通的启动建立了沪港两市的桥梁,对两市间的联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选取沪港通开通前后各半年上证综合指数和恒生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在对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沪港指数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沪港通开通引起的沪港股市联动性变化做出判断和解释,并通过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图像及方差分解,对沪港两市联动性所引起的双向冲击做出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2.
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等远远落后于香港、美国等发达的资本市场。沪港通试点,作为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沪港通的推出对内地及香港的资本市场意义重大。一方面加快内地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提升在港的离岸人民币利用率;另一方面,则为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巩固香港作为投资内地重要平台的地位。对于陷入长期疲弱的A股来说,沪港通可能是推动股市上涨得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金融市场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的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当前的经济现状,我国政府全力维护上海与香港两地的互联互通,在政策为沪港两地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两地的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本文以沪港通的政策分析为研究基点,论述沪港通对沪港两地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沪港通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并提出方法沪港通金融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不断完善与创新改革。沪港通的实施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十分巨大,上证股票指数突破了3000点大关。但是很多投资者担心市场风险,通过对沪港通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不断完善与创新改革。沪港通的实施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十分巨大,上证股票指数突破了3000点大关。但是很多投资者担心市场风险,通过对沪港通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联系程度日益密切,各地区的交通联系程度也紧密地结在了一起。当下最为热门的、倍受社会群众关注的"沪港通"项目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开展阶段。而伴随着香港与上海的交通联系密切,市场经济实现一个跨地域的交流合作后,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市场中潜藏的风险系数增加。本文主要针对在"沪港通"的背景下研究了当下经济市场中香港与上海的经济市场发展动向和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7.
《山东企业管理》2014,(11):12-12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时国证监会网站10日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证监和香港证监会批准启动沪港通,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财经金融界翘首而盼的沪港通终于来临。沪港通是指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这一喜讯突如其来.令业内人士尤为振奋,更有舆论将港沪通称为李克强总理的博鳌。礼包”。  相似文献   

8.
9.
沪港通作为继QFII、QDII及RQFII的又一资本管道,加快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沪港通通过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影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继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稳定性和独立性产生影响。由于目前沪港通在投资者准入、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额度等方面存在限制,其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现有影响有限,但潜在影响很大。未来可以通过审慎放开沪港通条件限制、加强沪港通跨境资本流动联合监管、完善沪港通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应急预案、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度等措施,实现沪港通的健康发展,防范异常资本流动风险,减少沪港通对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刘程  王仁曾 《财会月刊》2020,(12):18-26
利用"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盈余管理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两个指标来看,对比控制组,"沪港通"政策实施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且在"沪港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这一影响存在显著并且持续增强的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股票流动性,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对公司治理的优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这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沪港通对沪市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上证股指,运用 R/S 分析并结合 DFA 统计量得出:沪市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长期记忆性,但沪港通之后其长期和短期记忆性显著下降。基于 ARFIMA 模型的预测效果与长期记忆性特征之间得出对应关系:如果长期记忆性显著,则预测效果好;如果记忆性不明显,则预测效果差。本文对沪港通前后进行长度为10步的分数阶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 ARFIMA 模型对沪指收益率整体的预测效果较好,但沪港通开通之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却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沪港通交易机制,运用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2012—2016年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并且通过公司治理和信息渠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韦昌建  张杰 《财会通讯》2021,(20):30-33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沪港通"政策实施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现金持有.同时,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高、企业股价波动程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更显著.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现金持有,从企业现金持有的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0日上午10点40分,李克强总理在博螯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宣布开通沪港通,这也意味着双向开放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真正实施。沪港通的设立,完全符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点提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的精神。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基础上,确定有序化的财税支持政策,尤其是股票交易的个人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资金"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融资约束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金融化的提升作用较弱,而对地区制度环境优、套利动机强的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宏观的监管政策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作为监管层采取合理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现实背景,选定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为研究区间,构造股价信息充分性、股价信息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三项定价效率核心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我国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提高我国沪市A股的股价信息充分性、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且对国有企业、高股权制衡度企业、高换手率企业的股票定价效率提高更显著。进一步对比发现,资金双向流动交易机制对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应有序扩大沪股通、港股通标的股票范围,不断完善资金双向流动机制,提高股票流动性,加速境内外资本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控制其他因素并经过安慰剂检验、去除A+H股影响、改变周期范围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内部机制是对股价波动性风险控制,外部机制是审计师声誉风险与政府部门监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应计异象视角,以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交易机制对A股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显著加剧了应计异象,利用PSM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机制对应计异象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与投资/增长假说相一致,投资水平提高加剧了投资/增长导致的应计异象;另一方面,与会计扭曲假说相一致,盈余管理水平降低缓解了盈余管理导致的应计异象,但这一作用有限。整体来看,沪港通交易机制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应计异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