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何海锋 《银行家》2018,(4):34-36
金融科技的业务类型 在金融需求和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金融科技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金融科技企业新产品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让人眼花缭乱。比如,2017年京东正式上线了“京东闪付”,小白信用与猎聘合作推出职场信用评价体系,腾讯推出了金融云服务,斩获了基金销售牌照,腾讯信用开放全国公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小贴纸贴遍了大街小巷;而余额宝则从“限额”走向了“限购”,等等。那么,热火朝天的金融科技到底进入了哪些业务领域,抑或形成了哪些业务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经济在2008年企业大规模举债、2012年大规模非标融资、2016年刺激房地产的三次加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开始的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逐步稳妥地去杠杆,已成为监管当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与中小银行公司的业务转型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现状,然后从分析金融杠杆本质及已形成的事实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路径,随后对实现金融去杠杆对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稳定负债、回归服务实体本源、提升资产定价能力、量化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银行通过公司业务转型实现金融去杠杆和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09,(20):44-45
2008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开放了对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公司(以下简称“特许公司”)的经营业务,批准了京沪两地进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以下简称“特许业务”)的申请试点,北京通济隆丰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济隆”)、上海ICE获特许经营资格。一年过去了,试点公司运营状况如何?为此,本刊记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8.4 银监会批复同意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准开业的汽车金融公司。8.6 兴业银行在沪推出兴业卡网上“基金超市”业务。国内投资者只需持兴业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一站式的基金业务。该项业务是兴业银行通过与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国内各大基金公司的业务合作,在全国商业银行中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推出的银行卡服务新功能,是兴业卡在投资理财功能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2003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后,银监会先后批准了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5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有研究者指出,汽车金融公司的进入,将为2004年国内银行对汽车消费“限贷”后的车市带来“鲶鱼效应”——对广大购车群体来说,多了一个专业、便捷、高效的融资通道;同时,即使仍从银行贷款买车,消费者也会享受到比原来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2006年4月7~10日,为期4天的“莲城汽车文化节”在河南省许昌市隆重开幕。工商银行许昌分行被“莲城汽车文化节”指定为唯一的汽车贷款业务银行。许昌分行根据市场需要,加大个人汽车贷款营销力度,积极与保险公司、企业和经销商联手合作,先后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分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昌中心支公司等6家保险公司,和河南正通新华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许昌裕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汽车销售公司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于2002年3月推出了“幸福快车”个人汽车贷款业务。近年来,该行累计发放个人汽…  相似文献   

7.
银行零售业务与金融科技高度契合,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本文基于2008-2021年A股31家上市银行数据,利用熵值法从“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金融科技影响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机制效应。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显著提升了零售业务效益、结构、产品、渠道及风控的数字化成效,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增强银行的创新能力与经营能力。布局金融科技“行胜于言”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表现更佳。零售业务基础相对较弱的银行,匹配稳健的金融科技投入是获得数字化后发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安金融》2003,(5):58-58
随着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方面的新知识、新业务不断涌现,《西安金融》编辑部从2003年第4期开始,开办“知识窗”栏目,及时给大家介绍一些最新的经济金融理论、金融新知识、新业务,力求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3,(42):13-15
平安证券首次给予中国汽研“推荐”评级 公司是政府全面授权的6家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之一,在汽车产品设计、汽车节能环保、汽车底盘性能、新能源汽车、汽车噪声振动、汽车安全等六大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业务分两大块:1、汽车领域技术服务业务:包括汽车研发及咨询、汽车测试与评价业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汽车销售量中,70%是通过融资销售的,融资服务中大部分又是由专门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今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酝酿已久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内资与外资企业均可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为汽车销售提供贷款服务。《办法》的公布,使汽车金融和汽车金融公司成为近期热门话题。了解国外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及其运作,了解国外汽车金融状况将为我们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因各自业务模式差异而出现分化,文章阐述了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应注重实体金融、创新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五大理念,转型的方向在资产端是交易型银行业务和投贷联动业务,在负债端是同业负债业务,在中间业务端是“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资产托管+顾问咨询”业务,在渠道端是“物理网点+互联网+物联网”。商业银行应通过业务转型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熟悉银行业务的人看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本应是属于个人金融业务部的业务,而安徽省芜湖分行却将这一业务放在了公司业务二部,这看似明显的“错放”却成就了该行按揭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宣布其信用卡业务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即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阶段。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行信用卡实现累计发卡1200万张,并在业内率先成立了承接信用卡中后台操作业务的中银金融商务公司。2008年,中国银行作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其信用卡业务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实施,美国通用等国际汽车公司进军刚刚开放的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对于贷款买车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对于从前独揽汽车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却有“狼来了”的味道。目前看来,“分羹”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短时间内汽车金融公司完全被接受的可能性却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作为一个新的金融概念逐渐被市场熟知。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结构安排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引起了业界对银行理财业务属于“影子银行”的猜忌。  相似文献   

16.
民生银行2006年将公司业务从支行上收分行,2007年又将重点行业公司业务从分行上收总行,拉开了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的序幕。2008年以来,某国有大行相继成立公司金融等业务总部,逐步强化条线的作用;但2013年初,该行又明确提出“实行矩阵式管理;分行作为利润中心在短期内改变不了”。  相似文献   

17.
《现代金融》2013,(4):7-8
分期付款被很多商家看作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银行车贷相比,汽车分期付款更为便捷,但作为代价付出的是还款时间缩短、还款压力增大。此外,汽车金融公司也是成为填补车贷空缺的另一种分期付款方式。汽车金融公司与贷款公司和银行不同,对贷款者的审核是汽车金融公司进行的,贷款者交了首付款以外,就是月供和利息,没有其它费用,但各汽车金融公司情况各异。本人从市场情况、同业竞争情况和农行业务现状分析入手,提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汽车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金”产品系列:是农行对目前现有所有金融产品的品牌整合,包括金光道、金钥匙、金穗卡、金e顺四大门类,分别涵盖农行目前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卡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业务品种总数达232个。“四金”的推出是农业银行首次将现有产品进行梳理整合,对农业银行今后实施产品战略具有标志性意义。今后,农业银行新开发的金融产品也将陆续纳入“四金”产品系列中。“四金”将成为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鲜明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汽车消费,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抢占市场,推出了多款汽车消费金融产品。贷记卡汽车消费分期付款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具有费率低、业务办理速度快等好处,可优化银行贷记卡客户群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本文分析了贷记卡汽车消费分期付款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并提出了要在业务准入、审查审核、有效担保等方面采取防范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机构业务因具有资本占用低、业务风险小、合作领域广等特点,日益成为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并重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看待当前经营环境下,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机遇?如何在传统的清算业务领域中开辟新的疆土?带着这些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汇丰银行环球资金管理部中国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主管洪明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