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卉 《连锁与特许》2009,(10):38-39
"在追求商业真理的过程中,你永远是孤独的,你的团队也是孤独的,总是要带着自己的船往前开。"今年年初,参加"两会"的郭广昌偶然得知,一家国际企业因故退出世博会企业馆的筹建,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到杭州五约马云,夜会周成建等。  相似文献   

2.
万里江 《销售与管理》2006,(7):32-32,33
企业做大后,周成建并没有头脑发热,在别人追求多元化的时候,他一直坚守休闲服装业。他将之比喻为“宁做正确方向的乌龟,不做错误方向的兔子。”  相似文献   

3.
人物     
《商界》2008,(9):12-13
周成建ZHOU CHENGJIAN 8月11日,美特斯·邦威结束询价,计划8月底登陆深交所。根据26~27元的预测发行价,美特斯·邦威实际控制人周成建父女身价将飙至156亿元,届时身为董事长兼总裁的周成建将登顶内地服装业首富。“不走寻常路”的周成建通过他独特的经营思路,将自己变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裁缝”。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企业有过死里逃生的过程。”美特斯邦威老总周成建并不讳言失败经历。1997年,他的企业一度接近垮台,员工走了大半。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并不理解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成建     
《新财富》2009,(8):35-35
1994年创立“美特斯·邦威”品牌时,只有400万元原始资本的周成建没有能力建设生产基地,于是他“不走寻常路”,利用当时纺织企业过剩的产能完成生产环节,而自己全力攻克市场。  相似文献   

6.
周成建入席落座后,嘴中还在念念有词。“‘新国货’的概念太狭隘了,应该把更多的国货品牌容纳进来。”冷峻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满号奥融。当时,他正在与几位资深媒体人聚会,探讨产业和品牌的走向。当着满桌嘉宾的面,向来“喜怒形于色”的周成建开始埋怨下属对于此次“我是新国货”品牌活动的推广力度不够大,  相似文献   

7.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周成建22岁时,背着20多万元的债务来到了温州,他回顾自己的过去时说:"失败是正常的,如果成功则是偶然,因为当时犯的错误是用农村的思想观念,为城市做服装,而且过于自信."20多万元的债务对他来说包袱不小,当时最强烈的欲望就是如何创造新的赚钱机会,来求得生存.他说:"人生经历一些失败,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相似文献   

8.
高淑英 《光彩》2011,(10):21-21
2006年,曹德旺的大儿子曹晖在父亲的劝导下到福耀集团任CEO。逐渐放手业务的曹德旺,留给儿子治理企业的责任,但带走了有可能属于儿子的财富:之前他已将曹氏家族在福耀集团所占的股份悉数捐出,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曹晖曾经说过,父亲对自己的培养方式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想让儿子成为什么?又想留给他什么?能力:下基层接"地气"第一代企业家大多草根出身,经过艰苦的摸爬滚打才成就一番事业;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二代,相当一部分是父辈准备退休时才"空降"到企业。被称为"从  相似文献   

9.
非常周成建     
李正曦 《商界》2008,(10):132-133
如果按部就班走寻常路,现在的周成建,最多是温州鼓楼街一名叫得响的裁缝,但他摈弃“寻常”,不断突破固有理念,成功创立了美特斯·邦威品牌。而在休闲服帝国领军人物的光环之外,他又因身边总是发生的高管集体出走事件而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0.
张正空降 K 集团,为企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终以突出的业绩赢得了老板的赏识。正当他甩开膀子大干里,却不慎涉足家族企业恩怨的雷区而无力自拔,最后只得抱憾离开。  相似文献   

11.
芳华引进经理人的探索过程,也是老板与经理人如何处理关系.经理人空降时机与企业管理水平如何相适应等许多问题的一个生动案例汇总  相似文献   

12.
周鹏程  王婧 《商界》2009,(11):92-95
高科技公司的老板们都很清楚.除了个别管理岗位可以空降以外.对于大多数管理岗位而言,通过技术骨干转岗要比空降更为务实。对一个靠技术取胜的公司来说.技术领先始终是保持企业在行业中领先的不竭动力.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在实用性上不及技术元老。  相似文献   

13.
美特斯邦威的嫁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家依靠虚拟经营发展起来的服装企业,希望嫁接更大的资源力量“今天的我离裁缝越来越远。”2005年12月10日, 身着一件红色新款毛衣的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周成建走上这家服装企业10周年庆典的中心舞台。这位裁缝出生的企业家身上仍保持着一种质朴的气质,面对记者的频频发问,他显得不善言辞,他白描地表达着自己此时的心情:“好几天只睡几个小时,倒也不觉得累,只觉得亢奋。”  相似文献   

14.
焦点·人物     
《商界》2010,(1):14-14
周成建进入投资领域 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宣布投资人民币3300万元,与西安国际、兵装集团合资组建长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成为内地服装界首富后,又高调进入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5.
5月25日,在中共深圳市委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王荣当选为深圳市委书记.此时距离他去年6月12日"空降"深圳,将满一年. 学者型官员、仕途顺畅、稳重帅气……这些都曾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一年过后,这些标签已渐为人们所忽略,公众的关注点转移到王荣的具体施政上.  相似文献   

16.
潘欣怡 《浙商》2006,(9):110-112
八月,当盛夏的炙热散透于整座杭城时,记者依约来到了地处萧山的杭州索菲特世外桃源度假酒店。园林式的酒店像在太阳照射下的白云一样光亮晶透。阳光、健康、活力——这是记者想像中的周成建,也是记者见到的周成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8,(14):18-18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个人持股市值97.15亿元 6月20日,美特斯邦威集团首发获得通过。公司拟发行7000万股,拟募资金18亿元,周成建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直接持有控股股东华服投资70%的股权,华服投资持股数为54000万股,故周成建持股数为37800万股,按发行价25.7元计算,个人持股价值为97.15亿元。  相似文献   

18.
李华刚  杨昌作 《商界》2005,(6):40-49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真实经历.他以改革者的姿态空降.但最终以牺牲品的方式出局:他得到了老板的支持。但最终却披老板抛弃:他用现代管理思维对所有陈规陋习进行改革。但最终难免被灰色企业文化所伤:他带领公司起死回生.成功地跨越了两道生死门槛.但是民企业深蒂固的劣根性却始终难以逾越。一个职业经理人短短18个月的改革之旅.折射的却是无数普通中小民企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9.
冯禹丁 《品牌》2006,(1):41-43
<正> 谈起"虚拟经营"这一在美特斯邦威发展历史上最重要、也最为精明的一步棋,总裁周成建曾坦白地说道:"当时这条路也没有现在这么清楚,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想换一个做法。刚好也有这样一个市场机会,在资本不多时,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生存可能性就很渺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袭击,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和金融企业纷纷大幅裁员,导致华尔街的金融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我国金融业人才相当匮乏,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国金融业的人才危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现有人才知识老化;高端人才特别稀缺,金融高管只得"空降";人多才少且流动频繁.美国金融人才的流失恰好为我国金融业引进人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我国引进人才不能盲目,还要注意"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