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同斌  周宗莉 《财贸经济》2022,(10):146-160
本文构建了包含两地区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模拟分析了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特征,研究了贸易成本通过产业垂直关联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成本上升使得边界效应增强从而扩大了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同区域内部贸易成本变动对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沿海地区内部贸易成本上升通过降低边界效应促进了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陆地区内部贸易成本上升则强化了边界效应、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区域间技术差距的扩大和产业间垂直关联的增强,进一步放大了贸易成本对区域内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效应。降低自然地理的市场分割与弱化行政制度的市场分割,有助于建设一体化市场并畅通国内大循环。  相似文献   

2.
白欢 《价格月刊》2010,(6):90-92
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地区有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对东部有抑制作用,而对西部则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西部地区不但对自身,而且时东部地区也有溢出效应.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2012年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5省区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模型)和区域间贸易数据,调整为环渤海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溢出总量上河北省、北京市和山东省的溢出效应显著,辽宁省和天津市的溢出效应较弱。在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上来说:北京、天津和河北溢出效应影响占比较高。而辽宁和山东的溢出效应较小,区域内乘数效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与地区产业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差距效应和工资溢出效应,结论表明FDI增加了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对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FDI显著增加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FDI对东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对西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商》2015,(8)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测算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将全国绿色建筑发展总泰尔指数分解为基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泰尔指数。结论认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差异,东、中、西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较小;西部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其中入境旅游发展对空间城镇化的作用程度明显大于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作用较入境旅游大;经济城镇化对沿海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入境旅游业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主要通过空间城镇化的演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内旅游业主要通过经济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FDI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占大多数,内陆地区占很少部分。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沿海FDI跨区域的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继续深化和加大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是促进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间的相对差距在逐步的缩小.不难发现,区域间的绝对差距却在扩大,同时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仍存在各种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六点解决对策:特殊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才能扶持西部贫困地区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才能给予资源枯竭城市以支持;发展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增加区域间干部交流以及培养高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 一、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的调整 1.8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 (1)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的国家。中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从封闭经济体制向开放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域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较强的工业、科技、人才基础,对外经济交往较多,理所当然地成为对外开放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从空间维度解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微观数据以及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不仅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空间溢出,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国家异质性特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嵌入方式后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功能嵌入相比产品嵌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内溢出效应更强,但在空间溢出上,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产品嵌入则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私人部门引进技术的重要载体,其进入公共事业领域是否会对城市基础设施改进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文章基于2007-2012年我国645个县区级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FDI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会通过技术溢出显著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绩效水平;不同类别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FDI进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沿海地区城市低于内陆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城市低于西部地区城市以及市辖区低于县级市。这些结论可为我国未来调整公共事业领域吸引外资的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78—2014年的经济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算了37年间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部分省份的劳动力严重外流,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应与劳动力水平提高以及科技进步协调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作为西部的中心区域,带动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陕西省在三大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城市化的区域性差异,本文运用Theil指数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内部的城市化差异,又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了陕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子及其各自重要性,进而提出促进区域平衡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作为西部的中心区域,带动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陕西省在三大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城市化的区域性差异,本文运用Theil指数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内部的城市化差异,又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了陕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子及其各自重要性,进而提出促进区域平衡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为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效率和公平是协调区域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必要条件。从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周期看,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落差,地区之间的差异为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前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沿海地区的拉动,我国其它地区的发展和沿海地区有梯度差异,这是小国不能比的。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权益的向下转移。地方收入最大化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的基本目标。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发展冲动。研究数据表明,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不靠当地政府的钱,而是靠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江苏沿海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江苏省、东部沿海乃至东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该地区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产业基础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产业规模扩张迅速,经济实力逐步提高;产业布局"双转移",资源优势日益显现;产业政策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多管齐下"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当然,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资本、技术、产业集聚能力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必须高起点规划,创新开发模式;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突破沿海开发的投融资瓶颈,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机制;加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配合,不断提高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拓展CH模型,本文选用我国30个省市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来考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从绝对水平上看,因为技术差距的存在,西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要大于东中部地区。但是对比国内研发对TFP的促进作用,从相对水平上看,东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综合考察上述两种指标,中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SFA模型,对2005—2015年沿海地区11省市海洋经济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随机性收敛检验。分析表明:我国海洋经济技术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沿海11省市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内部随机性趋同现象存在,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存在随机性趋异现象。加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等措施可促进全国范围内海洋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海洋经济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新的十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也即将迎来十周年。本文利用2000—2010年的数据,对十年间我国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和四大区域板块内部各省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重新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的相关理论,对东陇海地区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利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对东陇海地区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目的是对东陇海地区城市群内的城市近几年的经济联系强度有关数值进行动态比较和分析,进而为东陇海地区城市群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