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认真分析研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找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可耕种的土地,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从事农业生产,并且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土地,来提高的农业的产出,然而当这些有限的土地分摊给稠密分布的农业人口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他们将消耗掉所有增加的产出,包括粮食。难怪中国的农业生产举步艰难,似乎永远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政策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创造了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转型。但是 ,近年来 ,由于农业内部深层次矛盾以及乡镇企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突出 ,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回落 ,农民增收缓慢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下降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笔者认为 ,除了继续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外 ,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为主线,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制约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统筹南通市城乡整体联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2001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303.8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达122.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7.
聂荣 《农业经济》2003,(10):31-31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上。剩余劳动力就是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耕地所能承受的劳动力负荷 ,它是人口和劳动力压迫土地的结果。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并消除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测算 ,1978年 - 2 0 0 0年 ,全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车的社会经济背景基础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兼业型转移现象做了进一步评价,并提出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模式转移。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并存的具有特殊省情的大省区,其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具有相应于所处发展阶段的非典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论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国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的差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从专业化程度上可分为分业型转移和兼业型转移。 所谓兼业型转移,就是将农业剩余劳动时间转移到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12.
清末,相较有限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而言农村劳动力过剩。由于近代工业和近代城市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传统中国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耕种农业转移到农、林、牧、副、渔等广义农业中谋食,这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补充,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农产品出口大国一争高低,主要是必须降低活劳动的投入。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关键也在于减少过多的农业人口。在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只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8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累计吸纳了1亿左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年均吸纳600万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乡镇企业的改制及结构的调整,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在不断缩小,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人民日报》报道,1997年我国城镇国有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已达1274万人。在全国城市就业压力空前沉重的宏观大环境下,使湖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变得更为严峻。据有关资料统计,湖南省城镇目前有70—80万待安置的失业人员,1997年末,下岗职工80万人,比1996年末增加了33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9%。如何积极稳妥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湖南经…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推动城镇建设,这是不分社会制度的共同规律。只是由于各国、各个地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情况特点,到来的时间和具体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产业:农业劳动力转移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一少两多"即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我国农业长期以来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于天义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提出的依据及认定本文提出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是依据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这样的事实:1.农业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大量转移。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9年11年的时间内,共有5348万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20.
程凤荣 《农业经济》2000,(12):28-2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经济学涵义。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本质上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劳动生产率发展导致的劳动力相对于土地、资本的过剩。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过剩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