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互动关系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之间“单赢”的竞争观念。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尝试对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模型构建。笔者首先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将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互动关系分为:企业共生、企业共栖、企业偏害、企业互利共生、企业竞争、企业捕食,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间互动关系的Logistic模型、时变模型、相互竞争模型、共生模型、食饵-捕食模型和企业竞合模型,并且对这些模型进行初步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企业如何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分析与其他企业的互动关系.制定适时的企业战略,以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辛杰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105-107
文章在介绍企业社会责任、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归纳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指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蕴含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生命体的社会责任目标函数应包括影响企业行为和受企业行为影响的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并融入其商业目标与行为中。  相似文献   

3.
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回顾了以往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以及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分析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特殊性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结合实证数据,应用模型对25家林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之间“单赢”的竞争观念。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剖析企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首先,选择一个具有较高吸引力的商业生态系统;其次,在系统中争取较高的竞争地位;最后,持续强化维持或提升这一位置所需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动态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竞争方式正进一步向复杂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的合作和协作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会逐渐演化成生态系统的竞争,也是商业模式未来表现形式的竞争。文章论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并阐释了商业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类型与策略,最后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维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生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杜晓荣 《科技和产业》2009,9(12):73-76,93
在生态学、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财务管理环境理论的指导下,类比自然生态系统,首先界定了财务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了财务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财务信息流转的角度,构建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组成的财务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本文研究认为,财务生态系统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公司只有遵循其生态规律进行财务管理,才能保持财务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否则将会造成系统失衡,带来的财务问题可能引发公司更深层次的危机,从而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7.
周辉  田楠 《特区经济》2010,(7):303-304
本文从自主创新理论出发,分析了线性阶段式创新路径的局限性,从而以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对创新路径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研究。从企业创新战略出发,结合企业自身所处创新生态为情况选择创新发展模式,并在系统内产生整合创新绩效,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下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战略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并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用A集团和B企业的实际案例对企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和缝隙型企业的不同战略特点进行论证,并说明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公司在变化多端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其长期发展已经不是单个公司所能左右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现代公司是与其相关的公司、供应商、顾客、社会组织、公众以及自然环境等共同发展的,也就是说,所有企业与组织都应将自己看做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江苏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策略,对江苏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企业诚信能力、内外部环境、社会责任分析入手,构造了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使模糊因素数量化,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从而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关于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有利于对企业的诚信做出合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示例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内企业成功地向国际企业的转变取决于企业国际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本文在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用战略模型和国际战略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企业国际战略模型研究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性市场中,环境构成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由对抗性竞争向合作竞争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企业与其相关利益者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要想取得主动权,就需要突破以往的较单纯的环境概念.文章基于生态角度提出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基于商业生态系统下的共同进化以及不同商业生态系统之间及其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生态理论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并梳理出三类关键要素: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孵化器、大学和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和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相关机构作为主体要素存在,他们需要紧密协作,以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得稳定和利益的提升。两大功能要素——人才和资本,是主体要素获取创新能量的源头,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一个战略成长的待型期,在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商业中,企业仅凭单打独斗是无法立足的。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从最初的构思、生产到最终交付,都要与多家企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类比。利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个战略分析框架,旨在说明企业在制定成长战略时,不仅要着眼于企业本身,思考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申扮演的角色,还应从全局考虑,了解所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基于生态系统的战略成长思考及实践不仅使企业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统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商业上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智能城市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给出改进三螺旋模型和未来互联网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总括出智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实现机制,构建了以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要素的智能城市创新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途径和政策保障,为深化我国城市向着国际生态智慧型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经济生态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性的节能环保产业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并分别从环保产业的企业个体层次、企业生态系统层次、产业生态层次以及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层次分析了环保产业的走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加大环保科技创新力度、创新制度安排、培育环保服务业以及促进环保产业在产业链位置的上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科技领军人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与技能、管理胜任力和个人特质三个维度的企业科技领军人物的胜任力模型,并以此胜任力模型为层次评价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验证模型,具体介绍了验证方法以及模型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主体关系由原来的单一关系逐渐转变为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关系,创新格局也由单一区域发展逐步转化为创新种群乃至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在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考VOR评价模型,运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我国十个典型创新型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健康性呈现上升趋势,通过驱动力、组织力和创新资源能力的相互协调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企业竞合关系,传统的研究忽视竞合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动力影响。文章在梳理竞合关系与企业发展关联的基础上,从生物种群理论的视角,研究战略联盟间的竞合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企业种群的竞合模型,并深入分析企业竞合均衡状态时企业的发展态势,最终以中国啤酒企业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竞合战略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但主要在合作中凸显出来,竞争的影响效果不大,从而为企业实施竞合战略加大发展空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