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刘小平  易隼 《基建优化》2000,21(2):36-38
推行土地使用年租制可以克服土地使用出让制与土地使用划拨制之间的障碍,大幅度减少土地成本,降低房价,有效增强居民住宅购买力,活跃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盘活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符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宗旨。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地年租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对土地年租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机制的研究,将其划分为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动力机制两种类型。其中,内在动力机制主要由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两方面组成,外生动力主要包括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导向与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城市土地就是在内、外在动力机制的共同作用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逐步从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的。  相似文献   

12.
保障房用地规划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社会调查、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当前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中的问题及其制度约束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城市保障房制度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用地选址困难、配套设施滞后和区域布局失衡等问题,其制度根源在于地方财政偏好、保障房区位干扰、建设空间限制、房价收入比大、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不足等方面。通过比较国际经验,提出了加强组织协调、编制专项规划、建立多样化的建设模式、加快配套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又相对较弱、管理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异化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在于推进城市存量土地市场化改革,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综合开发与均衡发展。然而,一系列制度变迁导致地方土地储备工作逐渐偏离其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只有削弱或者消除制度变迁对地方政府价值选择产生的边际影响,才能使其价值取向回归。为此,可以考虑采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土地出让金缴纳方式、剥离土地储备机构开发经营职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移民的住房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构成城市移民的主要成分,尽管住房并不是移民支出的主要部分,大多数农民工在进城后选择低端房屋,但家庭聚居方式让移民对住房的要求逐步提高。计算发现,我国每年新增约200万-250万城市移民,即使按照廉租住房标准给他们提供住房,每年的需求增量也多达2600万平方米。因此,解决城市移民的住房问题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芳  宋羽 《城市问题》2011,(3):83-86
对城市存量土地利用变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梳理,认为城市存量土地变更制度缺失导致存量土地违法变更、国有资产流失和城市用地混乱,现有制度效率低下导致存量土地难以变更盘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供求和制度效率角度分析并论证了构建存量土地利用变更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要立足于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构建存量土地利用变更制度,完善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承继与变迁:城市住房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城市住房的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城市住房功能呈现"显功能"让位于"潜功能"、"潜功能"显性化以及功能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新时期城市住房承继着生活必需品的功能,同时又有着新的功能变迁,也正因为功能的承继与变迁,助推了新时期城市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8.
赵静  闫小培 《城市问题》2012,(3):74-78,8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中村"非正规住房逐渐成为城市居住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不同利益主体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角色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村集体、城中村村民、合作建房者和外来人口构成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主要利益主体,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形成了以城中村村民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利益主体相互关联形成不同类型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发展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价格和空间分布、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时效性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除个别区域和时段外,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住房价格上涨,位于郊区、开发成熟度低的地区和中等价值的住房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与站点的功能关系密切;轨道交通吸引住房需求向轨道线路和站点附近集聚,并使市中心的居住需求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化进程,同时改变中心区住房的类型结构,最终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影响程度随规划、施工、运营等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共住宅供应体系及其完善的框架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蕾 《城市问题》2006,(2):59-63
从总量、结构、保障范围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住宅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公共住宅供应体系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