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伊斯兰文化是在伊斯兰教传入后千余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它既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着内在的传承性,在外观上具有伊斯兰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鲜明的宁波地方特色。宁波清真寺是宁波地区现存惟一的伊斯兰教寺院,而且也是浙东地区惟一的清真寺。它是宁波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和中华各族人民互相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刘哲岩 《魅力中国》2013,(28):35-36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在埃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精神认同,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的廷伊斯兰载不仅具有广适的精神认同,同时还对世俗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伊斯兰教精英分子开始有意识的将伊斯兰教进行政冶伪撩善,特伊新兰教的教义、传统、责任进行重新解释.基于伊斯兰教义提出政治诉求。政治伊斯兰势力应时而生。作为一种政治化了的宗教,其对社会世俗化的影响值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琼 《魅力中国》2014,(13):27-27
宗教与民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信仰过多种宗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后便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伊斯兰文化在其民间生活中占据着主要的文化地位。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其中,人生礼仪明显的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本文以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生礼仪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宗教和民俗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如何影响民俗。  相似文献   

4.
孙钰 《新疆财经》2013,(5):68-73
伊斯兰金融是伊斯兰教关于金融问题的教义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也扩展到了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确立伊斯兰金融制度的两个中亚国家,同时也是制定伊斯兰金融法律的中亚国家.本文在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伊斯兰金融立法情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其伊斯兰金融法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即两国在伊斯兰金融立法方面形成了涵盖法典、法律和部门规章的多部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伊斯兰金融法体系;并对其立法进行了评析,认为在伊斯兰金融立法路径方面两国完全不同,在立法模式上两国既相同又有差异.随着伊斯兰金融制度在中亚五国的全面扩散,伊斯兰金融法律制度也将在所有的中亚国家确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伊斯兰教装饰风格形成之“意之源”、伊斯兰教装饰元素之“意之形”和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之“意之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伊斯兰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手法与途径。指出伊斯兰装饰元素可适用于各种表现手段,我们要将伊斯兰的装饰图形运用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并体现出中国地域广博的包容万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应吉尔吉斯斯坦伊斯兰教管理局和亚洲伊斯兰教委员会的倡议,2000年9月中旬在比什凯克市组织召开了题为"伊斯兰教与现代生活"的国际研讨会。鉴于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巴特肯地区的武装冲突事件,与会者通过了致国际社会的呼吁书。与会的神学家和学者、许多国家伊斯兰教界  相似文献   

7.
作者主要从伊斯兰传统政治理念出发,论述了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内容及其现实困境,力求相对客观地理解伊斯兰与国际体系的关系。首先,伊斯兰的宗教共同体(乌玛)观念将超民族、超地域、超国家的"乌玛"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理想原型,导致当代各种伊斯兰思潮均以重建"乌玛"为政治理想,并使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国家建构深受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矛盾的困扰,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伊斯兰世界分裂的现实使重建乌玛注定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其次,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真主主权观念,被当代伊斯兰主义发展成为反对国家主权的"伊斯兰国家"理论,并诉诸实行伊斯兰教法、重建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实践,导致伊斯兰国家宗教与世俗的矛盾冲突并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同时也加剧了伊斯兰国家与现行国际体系的矛盾。最后,崇尚和平、平等、中正构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但伊斯兰的传统"圣战"观对后世影响至深,它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运用具有其正当性,但宗教极端主义对圣战的扭曲和滥用,既加剧了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冲突,也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抗,并为西方妖魔化伊斯兰教攫供了口实。伊斯兰与现行国际体系关系的调整是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因素,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陈倩倩 《魅力中国》2011,(2):286-286
马来西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绝大部分马来西亚人信仰伊斯兰教,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信仰几乎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命的主要内容。伊斯兰教作为国教存在,同马来西亚社会文化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伊斯兰教反过来又影响了整个马来西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音乐发展的影响。很多穆斯林人却对音乐怀有成见,甚至一些法理家和宗教领袖都人认为应该禁止音乐,甚至很少有穆斯林音乐家去试着研究音乐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符合伊斯兰教法市场空间极大全球伊斯兰金融资产已逾2万亿美元多国拟发伊斯兰债券在喝完咖啡之后,主题演讲开始之前,宣礼员(即清真寺里一日5次按时高念召唤词的人)开始朗诵《古兰经》:"吃利息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样,疯疯癫癫地站起来。"但是那些参加全球伊斯兰金融论坛的人并不需要人来提醒,穆斯林碰不得利息。因此,以遵守伊斯兰教教法为前提的伊斯兰金融业不得向客户支付利息,也不得获得利息收入,更不能投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是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印尼并不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这里的伊斯兰教国家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甚至,印尼自独立后,伊斯兰教势力从未在政坛中占据过主导地位,尤其在苏哈托时代,伊斯兰教政党受到了严厉的镇压。本文从苏哈托上台后,对伊斯兰教政党所采取的政策分析苏哈托政府对印尼政治的"去伊斯兰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ll周年前后,由美国人拍摄的严重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在伊斯兰世界引发了一场反美风暴。这场风暴的中心发生在大动荡之后的利比亚 2012年9月11日,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与佛教是中国老百姓普遍信仰的两大宗教,其经济思想对信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使得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清真饮食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按照伊斯兰教饮食规则和民族饮食习惯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的总称,是我国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餐饮品种,在国内外久负盛誉。它既是我国餐饮业中的重要风味流派,也是我国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的清真饮食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其发展速度极其缓慢,一直到清末明初才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餐饮业,而引起世人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南京市的清真饮食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马祥兴、绿柳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兴起发展与兴盛的主体在于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往往又与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宁夏固原地区自元代便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活动,它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促使其发展至今已成为西北乃至全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中“之一。本文拟从历史地理角度探讨固原地区伊斯兰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吉尔吉斯人的宗教信仰吉尔吉斯先民曾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等,迁入天山以后才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尽管吉尔吉斯族皈依伊斯兰教已有数百年的时间,也已经在伊斯兰教的熏陶下变成了穆斯林,但是,在他们信仰的底层仍然可以看到远古信仰的遗留。吉尔吉斯人是游牧民族,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上,存在着相对比较随意和自由的特点。北  相似文献   

16.
臧倩 《沪港经济》2014,(1):30-31
2013年12月3日,由香港金管局及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参与协调的伊斯兰金融合作小组首次齐聚香港举行会议,同时与会的八间商业银行与三间基金管理公司同意,将物色可能的集资者在香港和马来西亚两地跨境发行伊斯兰债券,同时向香港市场有融资需要的客户推介伊斯兰债券。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明和穆斯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伊斯兰教的教义为基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通过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伊斯兰民族自己的特色。作为古代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伊斯兰文化拥有丰富的底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该文仅就伊斯兰的宗教文化、科技成就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作一些浅谈。  相似文献   

18.
海敬 《魅力中国》2009,(19):101-102
信前定是伊斯兰教中的六大信仰之一,前定与自由是伊斯兰教教义学的一组相对而又联系的哲学范畴,历史上曾为各家各派争论乃至激烈斗争的问题之一。回顾这一历史对于正确认识伊斯兰教中的前定信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欢 《新西部(上)》2007,(6X):206-206,200
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明和穆斯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伊斯兰教的教义为基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通过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伊斯兰民族自己的特色。作为古代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伊斯兰文化拥有丰富的底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该文仅就伊斯兰的宗教文化、科技成就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作一些浅谈。  相似文献   

20.
门宦制度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而成的具有本土色彩的特殊宗教组织形式,从教义、教法上来看,它源自于苏菲主义学派。他们认为在个人与真主之间有"中介人",并尊奉门宦创始人为道祖,作为崇拜的对象,后继者称为老人家或者太爷,为信徒修行的导师。门宦制度的产生与伊斯兰教教派的分化以及苏菲学派学理在中国的传播是分不开的,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封建社会阶级性和政治性等特征。明清时期伴随着农业传统经济的发展,经堂教育的盛行、穆斯林民族社会阶层分化促使门宦制度的建立成为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