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法总则》第十六条对胎儿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规定,弥补了先前《民法通则》在胎儿权益保护问题上的立法空白。从罗马法开始,法学家、立法者以及司法实践者就开始关注胎儿权益保护的问题。从目前各国的立法现状看,对胎儿权益保护主要采取概括式和列举式两种保护模式,理论界对胎儿权益保护形成了权利能力说和无权利能力说两大阵营。随着立法的完善,法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胎儿权益保护也愈加周全。  相似文献   

2.
胎儿在活着出生后,当然可以取得他人对其在胎儿阶段的赠与、遗赠等纯利益.尽管自然人在溯及取得胎儿阶段的权利能力时,并不具有行为能力,但我们可以比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有效的通说,认可胎儿有纯利益的获得权.  相似文献   

3.
马晔 《魅力中国》2010,(7X):296-297
对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侵权法法理问题。但我国对胎儿权益的保护仅仅是理论上认可,实践中尚无成功判例。本文围绕我国民法关于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立法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利用现行的法律对胎儿的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慧莲 《魅力中国》2010,(29):160-160
胎儿在出生前,只是母亲的一部分,其成活与存在均依赖于母亲,每个母亲都享有在正常状态下孕育健康胎儿的权利,伤害胎儿行为是对母亲正常生理机能的侵害,不论行为人以故意伤害母亲为目的而使胎儿受到伤害,还是行为人以伤害胎儿为目的对母体实施伤害行为,不管母体有没有因此受到伤害,均应被认定为对母亲的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5.
谢林刚 《理论观察》2006,(4):111-112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民事立法中确认胎儿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我国否认胎儿民事权利享有的现状已经不能充分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确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同时明确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从而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胎儿继承权问题从近代到现代各国法学界和立法机关都予以认可并努力探索完善胎儿继承权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胎儿继承权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和障碍.文章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胎儿继承权保护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间接受害人范围的确定,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仍然存在重大争议,立法上不尽统一,审判中也是差别巨大.围绕胎儿能否成为扶养损害赔偿的主体,间接受害人是否应当包括有扶养期待权的权利人等困惑,笔者从制度完善、利益保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星 《魅力中国》2011,(8):131-131,129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导致现实生活中胎儿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和救济,这不能不说是对法律权威的一种损害。我国这样的立法现状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很不充分的。纵观现今世界各国的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各种胎儿利益保护的学说,笔者认为,我国应立足于权利能力说,采用概括的保护主义的立法,即胎儿只要出生时是活体的,那么出生前胎儿就应被赋予权利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民法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对胎儿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实现法律公平、公正的价值和保护自然人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袁露 《魅力中国》2010,(6):153-153
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引出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主题,首先从侵害胎儿利益侵权行为的法理分析入手,对此种特殊侵权行为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转换视角,以我国的立法现状为基点,以国外三种基本的立法模式为参考系,通过比较法来认识到我国关于胎儿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的匮乏。最后,根据当前学术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立法经验提出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经济、法制较为发达的国家均陆续发生关于胎儿期内遭受不法侵害的诉讼案件,当事人基于胎儿期内遭受的不法侵害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我国在近年来,类似案件也多见诸于报,引起众多法律上、道德上的讨论。事实上,出生之前之侵害,自古有之,之所以近年来倍受关注,总体原因在于:第一,工业社会中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备受关注.但由于存在意识不强、方法单一、捐赠资金使用不充分等问题,亟待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政府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政府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大城市增长极和经济发展极作比较研究,探讨两型社会建设的约束点.研究表明,只有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极向经济发展极的转化,推动产业的不断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才能推动两型社会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然而,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不公正现象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的公正是整个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因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就要求社会以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只有政府实现公正,才能推动社会实现公正,从而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公正贯穿于政府行政之中,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的决定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只有那些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的阶级、政党或政治组织,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适应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代表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始终不懈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驱动力及作用机制,探寻了推动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演进的主观与客观驱动力及其发挥作用的规律,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包括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来自内部的动力,以助于引导各方力量更为规范地推动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间接受害人范围的确定,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仍然存在重大争议,立法上不尽统一,审判中也是差别巨大。围绕胎儿能否成为扶养损害赔偿的主体,间接受害人是否应当包括有扶养期待权的权利人等困惑,笔者从制度完善、利益保障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前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西藏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解决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解决西藏社会特殊矛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实现战略定位,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构筑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社会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当前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路径.一是提出构想,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二是建立体系,构建现实的平台;三是粮草先行,寻求资金的支持;四是政策推动,赢得更多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辽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有效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繁荣和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生产力发服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特别是文化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