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杭州形成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框架,构建了“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大都市新格局。截止2005年末,杭州市实现了建成区绿地面积10774.5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3.51%,绿化覆盖率36.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4平方米的好成绩。其中2005年新增绿地面积770.1万平方米(包括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34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151.5万平方米,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18处。杭州也因此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2.
上海,什么时候会达到这个“境界”;每两天就有一个国际性会议召开,40%的居民能用英语和老外交流,半数市民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每天有13万旅客从天上“飞”来,每年入境游客要占本地人口数量的40%,平均每位居民一天能赚上12美元…… 这只是世界级城市初级阶段标准,根据上海市计委和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两个课题组的计量分析结果推算,上海距这一目标还有40%的路程要走。若要达到世界城市高级阶段,还有70%的距离。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是今年11月3日在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而12年前上海提出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过去12年的发展道路,上海经济快车始终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加速奔驰,今后上海驶向世界级道路如何走?上海离世界级城市的具体目标还有多远?这不仅是每个上海人、中国人所关切的,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世界级城市是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主  相似文献   

3.
《杭州研究》2003,(1):6-8,31
“十五”期间,是我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创建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做好杭州的外宣工作,对于提高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树立杭州的国际新形象,为杭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区扩大区域后,已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都市。如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使杭州较快成为国际知名城市,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杭州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知名名城”的目标,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改革》2001,(3):11-13
去年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为“九五”计划和整个90年代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初步显现,建成了华山路拓宽、地铁2号线等重大工程,中心城形成了由“申”字型高架道路、“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和“三纵三横”地面道路等构成的快速、立体综合交通笼。二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方针,全面完成“三年目标”,推进实放“三年行动计划”,长效机制正在形成;苏州河整治实现“两个基本消除”,10年增绿3272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增加近一倍,三是市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竣工住宅1500万平方米;拆除“危棚简”27万平方米,如期完成“365”改造;人均居住面积由10年前6.6平方米提高11.4平方米。四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在级差地租效应递减、举债政策即将到期条件下,推选项目招商,启动社会资金;在完善公交、水改革的同时,深化燃气,排水行业改革;推进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从而扩大了10年改革成果,所有这些,都为新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宁波市GDP年均增幅预计在10%以上,到2005年,经济总量将突破2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5万元(约合4200美元),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近20平方米,而国际经验表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使房地产增长0.12%,如我市GDP平均保持10%的增幅,则房地产增长可达1.2%,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那么,市民未来追求的居住模式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7.
借力现代服务业,广州国际化迎来又一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楚 《珠江经济》2006,(10):56-65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广州将建设成为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广州将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都要上一个新水平;广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有一个新的进步。到2010年,广州人均GDP要达到一万美金,同时城市的环境将实现一个大改变。到2010年,广州将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来迎接第16届亚运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与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化“精神”;重化“活动”,轻化“内涵”。以“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化设施、化环境、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化形态纷呈的“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化产业增强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化产业面临的体制、管理模式、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切实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化竞争力,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不可否认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95年 ,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7.3平方米 ,城市年人均用水量达到30多吨 ,人均用电达到130千瓦小时 ,城市气化率达到60 %以上 ,等等。但是 ,相对于城市的迅速发展而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以道路建设为例 ,从1985年至1995年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3.1平方米增加到7.3平方米 ,10年间提高了1.4倍 ,但是 ,这一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 ,同期机动车拥有量由415.7万…  相似文献   

10.
穆虹 《广西经济》2006,(3):11-13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各项旅游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建设旅游大省的关键阶段。我区旅游业“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入境旅游者1103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54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4124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84亿元;旅游总收入2400亿元左右;直接旅游就业人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300万人。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的目标任务是:入境旅游者人数16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国内游客人数7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8亿元,旅游总收入362亿元。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区旅游战线的同志们必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尤其要抓好今年的各项旅游工作,力争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1.
和县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大打城镇建设攻坚战。近五年来,该县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1亿多元,修建道路180余公里;小城镇常往人口为18.73万人,建城区面积31.2 平方公里,分别比1998年增长39%和101.3%,城镇化水平为29%,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乌海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煤—电—化、煤—焦—化、煤—电—高载能一体化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GDP预计达到130亿元以上,是“九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GDP超过3万元;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6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倍,年均增长32%,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500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五年累计完成260亿元,是建市到“九五”期末总和的3.3倍;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和交通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额增长较快,2003年为360.13亿元,2004年为391.3亿元,2005年为531.1亿元,2006年为604.75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明显增加,2000年为6.13平方米,2005年为10.92平方米,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4.79平方米,增长了78%。作为西北商贸中心的兰州市,在道路的建设和交通设施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据调查,兰州现有公交线路92条,站台471个,运营车辆1858辆,年客运总量36851万人次。人均道路面积也有明显增加。但是,随着兰州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活动活跃,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等问题使城市出现了较多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方     
《中国报道》2008,(3):14-15
北部湾: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京:地坛庙会“标王”平均一秒赚10元;上海:创单年直接融资额最高纪录;深圳:内地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城市;河北:全国首批推广公务卡;  相似文献   

15.
王国平   《杭州研究》2006,(4):2-6
经济“硬实力”和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关注经济“硬实力”,又要关注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杭州经济“硬实力”显增强。去年,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5431美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0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00多美元,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但杭州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化“软实力”提升相对缓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崮确立“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思想,以“一名城、四强市”(化名城、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建设为载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发展,使杭州的经济“硬实力”和化“软实力”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字     
183个城市作“国际大都市”之梦。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批评有的城市在城市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他表示,全国竞有183个城市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实际上是透支和浪费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据统计.全国各地致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的工程款高达7百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上升,从建国初期每年3000人左右飙升到近几年每年12万人以上,特大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呈增加态势。如“十五”期间,生产事故造成了672914人死亡,平均每年死亡13.46万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660起,平均每年发生132起,不到3天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  相似文献   

18.
《中亚信息》2005,(6):F003-F003
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之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名诗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更使于田蜚声中外。2004年全县总人口22.49万人,人均占有耕地1.8亩;GDP5.19亿元,人均GDP231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29.28元。于田县围绕和田地委提出的“6个30万工程”,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9.
周亚雄 《浙江经济》2004,(21):51-51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杭州已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2003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3530美元,预计2004年有望达到.4000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年,经济增长达到15.6%,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达到15%,杭州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杭州更必须抓住机遇以新的思路率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折算,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