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结构起到了社会地位生产机制功能,从而自获性因素在地位获得中作用更为显著;冲突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结构起到社会地位再生产机制的功能,而先赋性因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对于黑龙江省三所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的工作经历、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等自获性因素以及父亲职业、父亲经济地位、父亲教育程度等先赋性因素对学生的职业地位获得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阶层结构的开放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代际和代内社会职业阶层流动表明,女性的总流动率和上升流动率均低于男性,女性更多地受到父代尤其是母亲职业地位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容易通过自身努力从较低的社会职业阶层跻身到职业地位的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尽管社会流动率在增加,但是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2000年北京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调查的资料,从理性选择的视角探讨了城市居民的阶层地位对社会网络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与父母和其他亲属的联系频率以外,影响社会交往的成本因素在北京社会网络的9种角色关系中没有获得经验资料的支持。关于阶层地位对社会网络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影响,明显的差别主要存在于处于阶层结构两极的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和体力工人之间。这个结果可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尚处于过程之中、还没有定型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在借鉴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个案调查,发现了女性在社会网络的维持和再生产方面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了这些特点对女性的职业地位获得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晶舒  张伟  米鸽 《经济师》2012,(8):81-8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所高校152名大四学生的分析,以定量研究方法计算人力资本诸要素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工作经历、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家庭出身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职业地位获得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兴状 《开放时代》2001,(5):93-100
本文通过时间上的动态分析和不同地区的比较,探索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即探索在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背景下,经济的市场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分化规律,包括阶层开放程度的变化、权力地位与经济地位的重叠程度和阶层意识状况,这三个因素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证实:在控制家庭收入之后,收入差距仍然会显著减少家庭除教育以外的消费。我们还发现收入差距对低收入或年轻家庭的消费抑制更加明显,但能刺激教育投资的上升。这很可能来源于为提升社会地位而储蓄的动机。更高的社会地位可以带来各种物质或非物质上的收益。而社会不平等的增加意味着进入社会上层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提升地位需要更多的财富。这些都可能加强人们为提高社会地位而储蓄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阶层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对农民工职业阶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求职网成员的职业阶层趋同性则有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尽管个体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求职结果有重要影响,但是社会网络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农民工求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齐良书 《经济研究》2006,41(11):16-26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本,并逐步取消各种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涛  方明  伏霖  金星晔 《经济研究》2019,54(12):118-133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视角研究了人们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人们在其所在区县的客观相对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客观相对收入水平越高,则主观经济地位越高。进一步地,本文在"集体主义"变量构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集体主义"背景下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的地区,人们的客观相对收入对其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对收入的分化和主观经济地位感知,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影响人们的幸福获得,政府在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文化差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易寒 《开放时代》2010,(1):94-110
对于处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学校意味着什么?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迈向阶级再生产的驿站?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是否会带来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研究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其成长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天花板效应”,一方面认同主流价值观,渴望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则制度性地自我放弃。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则盛行“反学校文化”,通过否定学校的价值系统、蔑视校方和教师的权威而获得独立与自尊,同时心甘情愿地提前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加速了阶级再生产的进程。两类机制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地导向阶级再生产而非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2.
李炯珏 《时代经贸》2012,(16):10-10,1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A4f]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转变。于是产生了所谓的“空巢家庭”。如今空巢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已不再是个别家庭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I"1题。然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传统观念的限制,社区养老模式成为我国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职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逐步增加,职场竞争激烈,职业焦虑严重,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最新权威调查显示,我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的高峰期,七成以上的职场人士产生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本研究对职业稳定性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职业倦怠角度分析了员工职业稳定性下降的原因。这些因素说明员工个体因为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缺乏职业安全感、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以及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等对员工的职业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职业的不稳定,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人才流失的压力。为此,本研究提出企业要想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就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延展度,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通过多样化的工作设计,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提倡成功标准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认同自我价值,企业才能成功地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经》通过修身、养德、惜民实现了对"王"身体的规训,而孔子则通过礼和仁实现了对"士"身体的规训。从老子王之身体规训到孔子士之身体规训,体现了随着时代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身体规训的变化,在身体发展史上,产生了契应于中古"道-学-政"传统的重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鹏 《开放时代》2009,(4):126-139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业主维权的兴起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结构性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业主维权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从学理层面深入探讨了“业主维权”的概念内涵,然后对现有文献中有关业主维权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进行述评,最后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提出业主维权研究的进一步议程或许可以纳入“公民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形成”和“社会的形成”三个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6.
“差序格局”是一个尚未精确界定的触发式概念,留下来很多疑问有待澄清。其中三个疑问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差序”除了包含入与人之间横向的亲疏差别,是否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纵向的等级差别?第二,“差序格局”和社会网络理论中的“自我中心网络”概念有何异同?第三,中国人的行为是否可用“自我主义”来概括?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的原始文本里存在着“名实分离”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是否包含等级制”的种种争论;“差序格局”和“自我中心网络”的一个核心区别是“圈层性”,将中国入行为概括为“自我主义”会面临很多理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社会资本来源问题是一个重要但是仍需进一步讨论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的阶级阶层地位解释的基础上,依据W·J·Wilson的社会孤立论,本文提出了另外一个社会资本来源的解释:社区结构变迁的解释,并通过广州和兰州贫困居民与社区调查数据加以验证。研究证实,仅就贫困居民而言,个体的社会资本主要由其社会阶级结构因素所决定,但是个体居住的社区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个体社会资本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因此,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和社会孤立论构成了个体社会资本来源的两个互补的理论解释。文章还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与社会关系再生产进行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关键高管的代表委员类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的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政治关联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表现,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对其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能提高股东责任、债权人责任和公众责任,但对政府责任、员工责任没有显著影响;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除政府责任外,对企业其他维度的社会责任没有显著影响。政治关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具有战略选择现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政治关联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hukou status on worker’s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in China.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ranking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we consider the use of the stereotype ordered regression model to estimate individual occupational choice. Our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network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shaping occupational outcomes for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In particular, friendship ties significantly improve urban workers’ opportunities in obtaining higher‐ranked occupations; in contrast, kinship ties appear to be more influential for rural migrants, but the effects are limited to the attainment of lower‐ranked occupations. While social contacts from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or state‐owned sectors facilitate urban workers’ attainment of higher‐ranked occupations, similar patterns are not observed among rural workers.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or urban hukou identity are stronger for workers who are from less‐developed regions, who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who have a college degree. Decomposition of the wa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suggests that differences in social networks and occupation types, together with hukou discrimination,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current wage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20.
彭文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50-251,286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爆发了第四次人口危机,这次人口危机发生在和平年代,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俄罗斯每年减少近100万人口。由于"缺人",许多村庄荒芜,大量工作无人干,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也是纸上谈兵。俄罗斯政府若再不考虑从国外移民,国家将面临"无人为继"的尴尬局面。从"外来移民计划"、"优秀人才向外移民严重"、"外国劳工人数下降"和"中国威胁论"四个方面论述了俄罗斯人口与移民状况,说明必须增加外来高素质移民来抵消人口危机给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