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加深交流,作为文化价值的载体,文化商品的贸易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尤其是在东亚国家地区之间,以日本、韩国为领头军,各国都在加大政策鼓励本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本论文中,作者以重力模型为基准,分析探讨了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文化商品贸易发展现状并对其因果联系的因素进行了验证。这些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文发展指数、地理距离、人均收入水平、语言背景、国土是否接壤、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因此,发展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是一个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学者们形象地定位为"第四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势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本文在追溯历史,审视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了历时性的分析和共时性的比较,以谋求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是一个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学者们形象地定位为“第四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势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本文在追溯历史,审视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了历时性的分析和共时性的比较,以谋求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自20世纪90年代,东亚地区形成了新的生产分工形态。生产阶段分工的形成引起东亚地区贸易结构的显著变化,其中最大的特征是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在设备、家电等生产阶段易于分散的产品领域,中间产品贸易的比重更高。生产阶段分工的发展还带来同一产业内的贸易、地区内贸易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亚地区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在承接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将垂直专业化率引入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1995-2007年中国的产业、贸易和能源数据估算中国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产业各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考察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与垂直专业化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在高碳产业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表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产品生产网络的高碳排放环节。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态势之间具有相互揭示的作用,这种相互揭示的基础是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机制,其前期联系的宏观背景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而跨国公司尤其是近年出现的全球生产体系是投资态势和贸易态势后期联系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主义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地区主义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选择,身处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当前东亚地区主义主要特征是经济地区主义,在此基础上阐明东亚的地区主义进程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东亚地区主义进程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因素,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中国在应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可以致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要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市的必然要求,更是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因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了一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北京市海淀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众多研究机构,加强国学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要着眼文化发展的战略全局,抓住机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海淀区国学文化的优势,建设具有海淀模式的国学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的渐近路径.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经历了由低层次的初级利用到高层次的综合提炼,包括工艺品、民族风情与风俗、旅游、民族文化汇展、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形成由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民间资金组成的综合体.文化产业的受益主体由部分逐渐扩大为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必定是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2014,(4)
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主导货币地位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使得人民币具备了在东亚地区提升主导地位的基础条件,但仍然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东亚美元体制的制约、日本的竞争、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认同、国内的金融开放度和货币区域化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等。为此,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主导货币地位,需要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弱化人民币对美元体制的依赖;第二,利用国情优势扩大人民币的金融版图;第三,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近邻国家的次区域金融合作;第四,借助上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第五,在东亚范围内扩大人民币的多元功能来规避"人民币升值萧条"。 相似文献
17.
促进国学文化产业发展是大力弘扬国学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研究机构,加强国学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要着眼文化发展的战略全局,抓住机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国学文化的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学文化产业,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可将文化产业的形成按照文化商业化、文化企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在整个产业形成过程中,社会分工和产权界定及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关键力量,市场和政府之问资源和权力的配置和再配置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商品既具有“物”的价值,又蕴涵“文化”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对“文化价值”的需求逐渐增长。由于商品“物”的价值的有限性和“文化”价值的无限性,因而在当代社会,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文化产业的兴起正是因为人们对文化诉求的增强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通过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朝阳产业,我国西部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优势条件、良好机遇,文化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的重要载体。结合西部文化资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文章重点探索了三种适合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重点城市-增长极模式及联盟带动模式,三种模式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