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目标,包括利润目标、市场份额、风险控制和现金流量,本文通过对这些目标的分析找出影响产品定价的成本、风险、预期利润、经济环境、产品周期、政策水平、服务水平等主要因素及量化方法,为存贷款产品定价模型的选择提供支撑。文章介绍了国际流行的两种定价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选择,进而深入分析了工商银行定价管理现状,提出健全定价决策机制、制定统一的价格政策、建立高效的定价执行系统、完善定价信息系统及实施客户关系定价法等构建定价管理体系初步建议。最后对提出的客户盈利性定价方法做了实证数据推导,为下一步实施的方法和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刘严 《会计师》2010,(12):58-59
<正>根据西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理论建立起来的企业产品定价方法与模型很多,如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差别定价法、撇脂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等。这些模型和方法都以成本为基础,结合顾客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成本信息在定价和产品组合决策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产品定价足以保证企业能够收回全部成本,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向投资者提供足够的利润。而且,成本信息具有易获取性,当企业需要在短期内确定多种产品的价格时,成本是产品定价时唯一的依据。甚至在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  相似文献   

3.
银行产品及产品组合定价是银行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产品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银行在推出产品时,必须认真研究确定产品定价及绩效考核体系。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深受资本、负债规模约束,因此要达到外部监管和内部稳健经营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产品定价及考核体系。作为风险调整收益率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经济增加值(E-VA,Economyvalueadded)方法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定价的一般方法,同时结合经济增加值这一业绩衡量方法,提出EVA盈亏定价模型,并尝试使用该模型对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产品进行定价与评估。  相似文献   

4.
银行贷款定价模型主要需考虑供给成本、风险偏好、客户、市场及利润回报等方面。而贷款定价有成本加总、基准利率加点、货币市场借贷利率加价、综合收益四种模式,都各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大部分产品具有无形性、时效性、附属性等特点,定价复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银行将贷款定价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银行自主决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传统的定价方法及其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经济资本管理基础上的定价方式,即通过分析计量贷款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对该笔贷款配置经济资本,并将该项经济资本的回报要求运用于贷款的定价决策过程。该方式全面衡量了贷款产品的成本及收益,为银行贷款产品的定价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顾客感知价值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核心因素.由于网络信息产品自身的特性及定价因素的复杂程度,使得网络信息产品定价灵活多变,而顾客感知价值又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此,从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结构分析入手,以消费者支付意愿为桥梁,构建顾客感知价值的利润函数模型,通过对垄断市场结构下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策略的对比分析,为网络信息产品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制定和选择有效的定价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熊瑛 《理财》2007,(9):51-52
追逐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参与竞争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定价。产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德阳市银行贷款风险定价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银行贷款风险定价意识、机制、基础、定价方式及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银行贷款风险定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体上看,目前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管理方面已基本建立起贷款定价、风险管理和利率浮动分级制度,初步建成贷款定价的基础信息系统,具备了根据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程度、经营状况等因素区别定价的能力,对中间业务收费也制定了一定的标准,并开始全面执行,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才起步,商业银行对定价管理尚处摸索阶段,缺乏一套完整的产品定价管理体系,与现代化的产品定价管理技术相比仍有相当善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理财意识逐步增强,居民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仅是更好地满足居民理财的需要,更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当前,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人民币业务,理财业务是其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而外资银行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产品营销、产品服务和人员素质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11.
结构化产品是将基础金融资产与期权类衍生品相结合的一类金融创新产品,其核心技术为通过期权对产品的收益风险结构进行重组,并对不同结构下的收益进行差异化定价和风险对冲,是目前金融工程运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发行结构化产品本质上属于中低风险的资本中介业务,发行者不以判断市场未来走向为盈利手段,而是运用期权对产品风险进行精准化对冲,实现市场中性,获取产品定价与对冲费用之间的差额收益。因此发行结构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定价和风险对冲。本研究从产品发行者的视角出发,运用BS模型下的delta动态对冲策略对结构化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对冲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对目前市场中两类主流的结构化产品构建模式(价差期权模式和障碍期权模式)的对冲成本、资金占用率、产品预期收益率、最大回撤等指标进行实证测算,从而得出能为产品发行者带来相对稳定盈利空间的结构化产品执行方案,为结构化产品管理人设计和发行相应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风险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恬 《南方金融》2004,(2):14-16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本方向基本条件,并简要论述了产品创新与风险定价的关系,指出银行产品创新的过程就是定价的过程,是对原有各种要素重新组合、调整和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与定价息息相关。银行只有对创新产品实施合理的定价,创新才不会是盲目的,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我国银行商业化程度低,没有完备成本核算体系,因而缺乏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单独核算,缺少对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研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依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赚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将是今后商业银行赚取利润,  相似文献   

14.
产品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生命力的体现。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问题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未来产品定价机制应借鉴利率市场化国家的成功经验,选择科学的产品定价方法如成本加成定价法、价格领导定价法、作业成本定价法等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的相关政策正在不断落实,数据资产化目前在各行业已得到广泛关注。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数据资产化财会文件出台背景下,数据资源“入表”无疑推动了企业数据资产化的进程,使数据资源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同时国有企业数据资产所形成的数据产品定价等方面也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据资产定价方式进行梳理,结合数据产品定价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国有企业数据产品定价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4,(16)
销售价格是实现产品利润和扩大销售的关键因素,财务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部门,理应在制定公司产品的定价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化工类国有企业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其特征及价格规律,旨在为化工产品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建文 《会计师》2014,(8X):15-16
销售价格是实现产品利润和扩大销售的关键因素,财务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部门,理应在制定公司产品的定价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化工类国有企业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其特征及价格规律,旨在为化工产品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本文主要探讨在产品定价中如何综合考虑成本、竞争力、风险溢价和组合产品销售等因素,实现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准确可靠的定价能力不仅是银行增加资金业务收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障。结构性衍生产品的定价过程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准确理解和描述产品的结构,二是选择适当的定价模型、市场数据和校准方法,三是选择最优的数值算法,定价过程最终都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定价的本质就是准确度量风险的价值,实现风险的对冲。最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应该采用动态 Delta、Vega、Gamma 对冲。中国银行业在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领域起步较晚,先引进外部定价软件,在此基础上逐步自主开发是实现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宽松的外资政策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来华投资。一些外国投资者为谋求利益最大化,通过关联公司内部技术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给我国政府收入带来损失。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将OECD、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组织和国家关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措施进行梳理,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监管部门加强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