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对级差地租进行了分析,其中的许多理论对于诠释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些完善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绍雯  鹿颖  宋立丰 《西部金融》2022,(6):37-41+46
随着互联网平台垄断问题的频繁爆发,互联网平台垄断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而已有互联网平台垄断研究,缺乏对数字经济情境的深刻反思而陷入垄断主体界定争议等传统垄断认定困境,难以形成有效的垄断治理路径。本文通过引入数据市场理论及数据要素体系,分析互联网平台垄断行为本质,结合垄断执法实践,探讨基于数据价值本质分析的垄断治理路径。得出以下结论:数据要素价值下的垄断治理路径必然走向数据过度集中或分散,导致平台经济发展负循环;在数据创新价值下的垄断治理方面,互联网平台垄断的实质是抑制数据创新价值创造,应契合数据创新价值创造规律构建垄断治理路径。基于此,本文提出归还数据创造主体权益、平台企业服务化变革、构建多元化互联网平台垄断监督体系等互联网平台垄断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字平台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数据、算法成为平台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数字平台系统关键环节的价值链分析和建模对于数字平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企业相比,数字平台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平台系统内数据价值链的增值模式,使平台企业得了从无(虚拟数据)到有(实际货币)的超额利润。采用形式化描述的方式对于数字平台系统的数据价值链建模,厘清平台企业在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上的价值增值模式,用基于微观的单元数据价值链增值过程模型解释数字平台多边市场竞争垄断的产生机理,如用户安装基础、交叉网络效应、竞争效应等进入壁垒、触发条件与核心竞争壁垒等,以及算法、用户补贴、平台投资等企业行为促进竞争扩张的时间窗口与推动作用,最后进一步分析成熟期的数字平台企业为“自我优待”而操作数据价值链相关环节可能实施的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经济关系和阶级分析为分析手段,总体性地描述了政府的历史演变,阐释了一种全新的政府观。马克思政府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府观的深刻体现,也是批判剥削阶级政府的锐利武器。马克思政府理论来源于对西方历史上的政府思想继承中的扬弃,发展于对现实政府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批驳中的澄明,丰富于对工人阶级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吸收。  相似文献   

6.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平台经济带来了诸多税源管理问题,亟需在各国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资产权属转移,进一步思考数字平台经济下税源管理逻辑与优化路径.数据资产的可税性是数字平台经济下税源管理的必要基础;数据资产权属的明晰化是重要前提;税源的推定是关键环节;"显著经济存在"的认定是核心原则.应明确数据资产法律属性,构建"数据管税"的征管框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的钥匙,因此,文章沿着马克思相关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家卢卡奇对其理论的发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以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为基础,从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三重视阈构建了劳资关系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1995—2019年美国、日本、欧盟劳资关系综合指数,对比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美国劳资矛盾最为严重,且在金融危机后急剧恶化。分视角来看,价值生产领域欧盟因失业率长期较高,劳资矛盾最大;价值实现领域美国消费支出占比过高,劳资矛盾最大且持续加剧,日本和欧盟则相对稳定;价值分配领域美国基尼系数太高,劳资矛盾最大且不断恶化。未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进一步转移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自然垄断管制理论、方案与实践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垄断的管制理论、自然垄断的理论与实践解决方案、自然垄断的实践及国内对我国自然垄断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一种法定货币,DCEP是国家信用担保的货币,是以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式存在并进行流通的货币,是一种安全可靠、不可篡改、可追溯来源的新型货币。DCEP符合马克思有关货币职能的论述,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四种职能。而世界货币的职能长期被美元所占据,并以此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支付体系。DCEP的推行可以打破美元霸权体系,重新塑造人民币的价值体系,建立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的世界货币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劳动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当中,他深刻阐明了劳动及其社会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时,明确指出随着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资本的出现,近代公私法的理论和体系划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劳动法的产生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现实基础之上,尽管作为劳动立法来讲,其发展过程充满着艰巨性和缓慢性,但是,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宗旨的劳动立法显示出了其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研究的是一个动态重复博弈的定价机制,它基于承包基理论的动态博弈基础,增加了补偿和止损机制,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双方的长远利益,通过长期的稳定促使其贴现因子创造更大的总价值,以促使蛋糕的增大。同时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也造就了一个个的纳什均衡解和帕累托改进。该模型的提出也是基于现目前众多实体经营困难,仅从场所租金定价与商家经营剩余资金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探索一条从更科学的角度去合理制定和规范场所租金的定价,引导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静态到动态定价的一个过程,希望能对未来商场运营者提供一些更为长远的思考和商家签订合同时谋求更多发展的意识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黑格尔式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理论结构类似于一种先验的结构。相对于黑格尔而言,马克思在思想方法上实现了超越,理论体系则有待完善,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由于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这种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还模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特质,在理论逻辑方面引起一些质疑。这种"偏差"在促使人们把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当成僵化的简单模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垄断的社会属性,揭示了垄断产生的客观过程.而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是从企业客观现实情况出发,分析的是垄断的自然属性,侧重强调垄断的生产力或者说是技术经济方面的因素.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不存在必然的单向因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也从零和博弈向基于合作基础之上的正和博弈转变.动态竞争取代静态竞争.竞争的最高阶段表现为对技术标准和技术范式的争夺.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是呈发散状的,企业很难长期维持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化改造机制和平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使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生产力要素秩序的演进使数字生产力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并带来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进,进而产生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化改造机制和平台机制是数字经济运行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加速机制和普惠机制则是数字经济的优势所在;在这些独特机制的作用下,数字经济表现出共享即时性、无限指数性、跨界均衡性、多样精准性等与传统经济不同的特性,〖JP2〗在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同时,也给传统经济理论带来冲击和挑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不但要利用数字化改造机制和平台机制强化数字经济的加速机制以及无限指数性和多样精准性,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普惠机制及共享即时性和跨界均衡性,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共享平台,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