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重要举措。2003年,江苏省首先在10个县(市、区)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全省全面推行。截至2005年底,全省106个县(市、区)中已有97个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建立并施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级单位参保面达到100%,参保农民3800多万人,参保率达到85.5%。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统一部署,河南省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首批在25个县(市)开展试点,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65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0.9%,共覆盖4000.03万农民,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9%,其中有3238.33万农民参合,平均参合率80.96%。无论是试点县数还是参合人数均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全省的试点工作 2005年,福建省按照先点后面、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在16个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工作。2006年,城市医疗救助新增了罗源县等8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单位,使试点单位达到24个,覆盖面为29%,4.11万人纳入救助对象。农村医疗救助按照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同步扩面的原则,新增了福清等27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甘肃省已全面建立了《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目前,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180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将达到52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60%,覆盖人口达1350万人,使全省绝大部分城镇职工和绝大部分农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为我国广大职工拥有良好的住房条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不够宽广,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数据,2004年实际缴存公积金的职工人数为6138.5万人,覆盖率仅为58.4%。凶此,如何大力推进个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文化》2007,(6):82-82
4亿人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县市总数的50%,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45%,参加人数4亿多。预计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80%县市,国家财政将补贴200多亿元,参保人数将达6亿,到2008年达8亿人。  相似文献   

7.
杨华 《西部财会》2010,(9):I0001-I0001
陕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积极创新管理制度,扩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受到农民群众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目前新农保制度已覆盖58个县(市、区),参保人数达450多万人,其中45个国家和省级试点县(区)综合参保率达到63.89%;待遇享受率达到75.34%:84.26万名农村老人领取到养老金。  相似文献   

8.
《现代审计》2005,(5):43-44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大格局已不适应新形势 近年来,我们在审计调查中发现成都市的农村养老保险于1992年2月经民政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八个区(市)县试点开始,到1997年投保农民达到开征以来最高水平90万人。2000年后,农保基金进入萎缩和清理阶段,参保人数逐年减少,从过去90万人下降到去年60万人(占农业人口数的9.6%),退保人数逐年增加,到去年已达7万人。其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日益减弱,部分区(市)县农保基金已出现资金缺口2923万元,  相似文献   

9.
我省从2002年起在全国率先在县一级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到2003年底,全省已有120个县市区建立了鉴定中心,2003年鉴定人数为8万人,占全省鉴定人数的25%,占市以下鉴定人数50%。县级中心的建立,强化了县一级的技能鉴定工作,扩大了鉴定覆盖面,成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徐进 《上海房地》2011,(6):33-34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现状 1999年4月3日,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62号令),住房公积金制度步入了法制化发展轨道,住房公积金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覆盖率不断提高,归集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末,全国累计缴存总额达到2069978亿元,缴存余额1211624亿元,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74509万人.同比增加55718万人,以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在岗职工人数11184.05万人计算,覆盖率为69.3%。  相似文献   

11.
王千  冯维凯 《活力》2011,(20):150-150,F0003
漠河于1917年建立县制。1947年撤县变区并入呼玛县,1981年恢复建县,体制上与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县域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人口8.47万,其中农业用地1.17万公顷,农村人口5313人,县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较低的县。有汉、满、鄂伦春、达斡尔、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到2007年已基本全覆盖(除城郊部分农村外),农民参合率达到88.4%,高于全国80.7%(中部地区80.3%、西部地区78.6%)和全省78.5%的平均水平: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31.3%,高于全国27,8%(中部地区29.5%、西部地区31.1%)和全省30.1%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提出 (一)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 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迅速发展。1968年,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后,称赞“农村合作医疗好”。从此以后,农村合作医疗得以大面积地推广和普及,在70年代达到高峰,全国农村行政村覆盖率达90%。但是,传统的合作医疗是以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为主的一种制度,只能“保小”不能?保大”,并且统筹范围小,仅限于一个乡村、一个公社范围内的统筹,抗风险能力极低,因此,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制度在当时并未得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市区、800多个县、6万多农户、约15万个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1997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达到6.4%,转移速度有所提高。根据此次抽样调查资料,1997年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约为3O00万人,按可比口径比1996年提高了O.82个百分点,转移速度有所上升。1997年从非农产业返回到农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O.6op,比上年下降了约回个百分点;增减相抵,1997年净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5.8%,比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这表明…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自2003年8月在部分县市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至2007年试点县(市、区)总数已达到139个,覆盖农业人口5194万人,参合农民4176万人,参合率达80%,实现了全部县和农业人口占50%以上市辖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政府遵循强制性、社会性和适度、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了覆盖全部职工、费用由i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保障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职能.与劳动力市场的密切程度高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互济性也更为突出.1998年全国城镇单位失业保险覆盖率是56.4%.2004年增加为80.1%: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城镇单位失业保险覆盖面也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2004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1万人,覆盖率上升到78%。失业保险的保障能力日益提高增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省在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协议内容,加强协议管理,成效明显。到2003年12月,全省17个市、139个县(市、区)都启动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670多万人,所有统筹地区都实现了基金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管理服务规范,医保关系协调,参保人员满意,制度运行平稳,协议管理工作也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4月24日,辽宁省水利工作会议提出,未来5年,我省将解决3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70%。2002年以来,全省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5.83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0676处,解决了61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按照工程进度,我省今年将解决1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中、重病区55万人的防病改水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近日,青铜峡市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表明,2007年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行政村111个,村、组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16.26万人,参合率达96.4%,比上年增长11.5%。全年累计为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679万元,住院病人医药费报销率为35.47%,比上年增长59%。对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劳务输出工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劳务输出总量达到440.6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6.2%。比2004年末净增70万人。5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劳务输出达190.7万人,占劳务输出总量的4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