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炼油工业正走进新常态,炼油能力快速增长期进入尾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产能过剩问题趋于严重,炼厂开工率自2012年起连续3年下降,汽、煤、柴油净出口量连年递增,过渡期的阵痛显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炼油工业既面临新型城镇化及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又面临着油价波动、产能过剩、替代能源较快发展及市场主体多元化致竞争加剧对油品市场的冲击,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此外,亚太油品市场过剩,国外有竞争力的油品借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多挤入中国市场,我国过剩油品出口阻力越来越大。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炼油工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一是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使炼油能力过剩问题凸显;二是环保要求趋严,使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安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部分迁址的压力和成本明显增加;三是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的要求更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4.
镇海炼化为我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路径,总结镇海炼化的发展经验,我国炼油工业的转型升级要重点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建设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实现布局规模化、基地化,解决“多、小、散、乱”问题.二是明确规定新建石化项目必须进行炼化一体化配置,严格控制燃料型炼油项目,鼓励现有燃料型炼厂向燃料-化工型炼化企业转型.三是淘汰或转产500万吨/年以下低效产能、特别是200万吨/年以下落后产能,实施高水平优质产能替代升级.同时根据国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要求,加大炼油技术改造力度,优先推进满足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我国炼油工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格局。目前,世界炼油能力过剩,全球供过于求的状况已日渐显现,欧洲炼厂倒闭潮正在袭来。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国内炼油产能是否过剩的议论也时常见诸报端,行业人士担忧"炼油业或将步钢铁行业的后尘"引来业内外广泛关注。炼油业发展的真实图景究竟如何?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和化解炼油产能过剩这一风险呢?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炼油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同比增加6.5%;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提升;装置结构继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能力继续加强;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一批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油装置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预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将加快;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将稳步增长,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5.4%;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继续发展,将为炼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思路.今后几年,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处在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困难与优势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炼油工业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轻重质原油价差增大,炼油能力过剩、利润长期低迷以及下游建设成本增大、炼厂新建和扩能改造项目减少的严峻形势。因此,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劣质重油加工水平;为适应油品结构变化趋势,多渠道增产柴油;生产低硫、超低硫清洁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资源供应趋紧、原油品质劣质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挑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原油来源,实现炼厂加工原料资源多元化;2)进一步提高劣质重油深加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步伐;3)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升级换代,提高加氢装置比例;4)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6.33亿吨/年,同比增长5.5%。全年原油加工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至近7年的最低,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国Ⅳ汽柴油逐渐在全国供应,炼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4年,我国炼油总能力预计将达到6.73亿吨/年,同比增长6.4%。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着力化解炼能过剩问题,但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平均主义,同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根据市场和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11.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立 《中国石化》2014,(11):35-37
产能过剩、油品升级、税务监管,使民营炼厂感到"压力山大",国内民营炼厂的转型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内民营的地方炼油厂(简称地炼)是我国炼油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炼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在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艰难生存。艰难的生存环境,铸就了地炼顽强的生存及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2):37-41
世界炼油工业呈现十个特点:1)油品供需趋紧,炼油毛利走高,炼油能力较快增长,开工率提高;2)油品生产和消费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超过北美,油品需求量即将超过北美;3)炼厂数量减少,规模进一步增大;4)装置结构进一步调整,深加工能力增加,装置适应能力提高;5)发展中国家炼油能力仍将迅速增长;6)燃料清洁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引领发展潮流;7)替代燃料发展迅速;8)原油呈现重质化、含硫化、劣质化趋势,原油和石油产品供需存在区域间不平衡;9)国有石油公司地位进一步上升;10)美欧大石油公司重组整合全球性炼油与油品营销业务.世界石化工业有六个趋势值得关注:1)处于景气周期的高峰后缓慢下行阶段;2)发展重心继续东移;3)高油价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促进石化原料的改变;4)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5)大型石化公司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6)技术进步仍将是世界石化工业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净增炼油能力126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油价高位大幅震荡、主要油品需求在疫情影响下显著下降等不利因素对国内炼油行业的生产运行带来挑战,多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下降。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继续深化,智能炼厂建设持续推进,外资进一步深化在华合作,投资大动作不断。2023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暂停,但2025年前仍有3100万吨/年产能上线。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淘汰落后产能、“减油增化增特”、节能降碳等转型升级措施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5.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高油价时代,还是低油价时期,美国炼油业的发展都要优于全球其他地区.美国的炼油能力一直位居全球之首,开工率处于全球先进水平,装置结构基本适应国内外油品及化工原料供给的变化趋势,汽油质量标准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对比美国炼油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炼厂的加氢能力明显不足,面临着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不足的极大挑战.从国家层面,应加大先进产能建设,严格行业准入,严控投资节奏;为避免油品质量过剩,在高海拔地区,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汽油的辛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成为建国60年来炼油能力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10年。在这10年中,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快速增长,总体格局不断变化;炼厂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替代燃料发展稳步推进。2009年我国炼油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推动下,走出了由低走高、扭亏为盈的过程。目前我国炼油工业已进入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继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今后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注意把握投资和投产节奏,确保我国炼油工业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炼油工业目前正面临着环境保护、技术进步、提高效益、资源配置、市场竞争五大挑战。为应付挑战,全球炼油工业已经或正在采取七个方面的对策:一是继续开展兼并、联合、重组,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开发实用技术;三是加快油品升级换代步伐,满足环保和用油机具的要求;四是推广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设计,提高产率;五是积极推进炼油一化工一体化进程,提高原油的加工效益;六是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消除“瓶颈”制约;七是重视开发和推广应用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技术与产品。我国炼油工业要抓紧搞好重组和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突出炼油技术开发,强化炼厂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全球炼油产能增速放缓,炼油重心东移。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炼油企业将加快油品升级,炼油技术也将加快革新的步伐。2011年以来,全球已关闭总炼油能力达350万桶/日的炼油装置,但炼油业仍处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中。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炼油产品的需求增长逐步降低,炼油产能增速放缓,未来全球炼油的重心也由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向以亚太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炼油产能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