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只有控制符合经济需求的人口的数量,才有利于地区的和谐发展。安徽省虽靠近长三角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差甚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皖北地区相对皖南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扩大。在针对安徽省各地区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用耦合指数对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研究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为推动安徽省人口与经济长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芳  万君 《科技和产业》2016,(8):104-110
城镇化水平不仅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与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基于2000年—2014年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其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对安徽省发展城镇化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增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0-15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省县域行政单位为基本分析单元,选取4个年份的人均GDP为研究指标,采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和对LISA聚集图的分析,揭示了安徽经济发展区域时空变化比较小,经济发展区域空间集聚程度正在加强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竞争力,文章选取与安徽省毗邻的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三产业的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批发与零售额等相对较全面的经济竞争力指标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得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经济竞争力较弱,并针对安徽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艳 《乡镇经济》2014,(6):59-65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也是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对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的剖析为起点,总结人地关系要素与城镇化的关系,结合安徽城镇化建设中人地关系的调研情况,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协调人地关系的要素准备,提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路径,为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近些年,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江西沿江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整体的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上,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各行其道。通过对江西沿江区域各县市区UR/IR的测算,判断出该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仍比较差,并对该区域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并就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科技和产业》2008,8(9):19-22
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差异问题,构建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县域经济差异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包对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其演变特征。得出安徽省社会与经济协同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园 《特区经济》2011,(9):185-187
加入长三角区域,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安徽省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能够促进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安徽省金融的迅速壮大。在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省应当合理制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经济战略步伐。于此同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拟定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金融战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的金融战略目标的定位,分析安徽省金融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城镇化水平也有所差距。文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城镇化水平和各地经济状况,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成5大类,分别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距城市群的远近程度都会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利用的安徽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为例,基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针对土地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土地利用形势,分析农村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总结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分析及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对策与策略,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泉州市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泉州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与劳动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区域乃至全国城镇化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区域投资的发展受区域内政策、法律、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状况、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省实际,建立了一套安徽省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投资环境模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途径,如何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区域经济水平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为此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及其建模工具VENSIM软件,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之间的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模拟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本文的模型。最后,结合仿真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城镇化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黑龙江省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率、资本、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程度,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一对有机体,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是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区域优势明显,其内部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这一区域的区域特色,适合该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口岸型城镇化模式和以商品集散为主的物流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城乡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1995—2015年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弹性系数的范围在1.18至1.22之间且波动明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保持在0.335附近,波动幅度较小,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交通类和能源类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7~9年之后会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新蜀  贺坤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07-109
文章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结论。新疆城镇化的滞后性发展导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缺乏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以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工业园区进行要素的聚集,采取中心城镇突破的战略,在全面整合区域力量的基础上推动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又是与区域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安徽省三个最大的经济"增长核"合肥、芜湖、蚌埠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区位熵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的产业进行分析评价,并最终确定了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具有潜力的主导产业,从而对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