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陈玉梅 《经济纵横》2012,(8):122-124
企业传统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不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直接优势,而企业家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资源,其工作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内外构造、运营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和竞争力的提高等。学者们从企业整体角度和企业家个体角度两个视角,分别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社会网络理论做了全面的分析。中国企业家必须注重构造和发展自己的社会网络,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复杂网络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企业往往通过制定不合理契约将社会责任风险转移到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方.通过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核心型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对核心型供应链网络中社会责任风险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网络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导致社会责任风险在整个供应链网络中涌现,最终严重影响到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的适应性成长;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度,对供应链网络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导作用来实现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  相似文献   

3.
葛翔曦 《当代经济》2007,(19):56-60
本文以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理论依据,以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力图高擎的一面大旗为背景,以五粮液与茅台在彼此竞争中成长为中国两大顶级白酒品牌为事实基础,从品牌定位、品牌营销、品牌延伸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品牌的品牌战略,从经济收入与利润、品牌价值、社会反响三个角度评价了两者品牌战略的得失.分析了五粮液和茅台的品牌战略各自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遏制风险的对策建议:调整公司管理机制,加强品牌协作;优化品牌结构,建立品牌家族;品牌竞争避免内斗怪圈.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不应忽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亚楼 《经济论坛》2003,(17):43-44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尽快借助网络的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与条件1.政府强有力的推进与支持。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倡导企业信息化要坚持“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加强扶持力度,积极倡导并有效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加快培育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市场;另一方面,努力提…  相似文献   

5.
刘俊剑 《经济师》2006,(8):202-203
从同仁堂、胡庆余堂和安达信等百年老店的盛衰与沉浮的经验与教训中悟出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信用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同仁堂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创办至今一直奉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为本”,胡庆堂始终坚持“真不二价”和“戒欺”;安达信成名的五大宗旨是“一个审计不但要在实质上保持独立,而且要在形式上也要保持独立”,它的破产也就是因为后人违背了这一成名的宗旨。信用的魅力与功能十分巨大,它关乎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对品牌、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价值、投资、社会消费、产权制度等关乎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都具有决定作用或具有极其重要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6.
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网络作为城市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借鉴城市联锁网络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形成的行业动因,进而探讨了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层级结构。保险业较之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对于城市网络具有更大的贡献弹性。城市链接率与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表明,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传媒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特点的传媒特性;是经过时间磨练而成的品牌和权威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传媒核心竞争力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正在被重新建构成权威性、亲和力、贴近性三位一体的样式。传媒企业制度创新、学习型动态网络组织的建立和职业精神塑造是决定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类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变化与无界限传播增加了事件控制的难度,对传统政府信息管理提出了挑战。以“雷洋事件”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结构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中,网络密度越大,节点间信息传播越迅速;网络聚类系数越大,网络中越易生成小团体集聚。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中的核心网络节点和具有结构洞特征的局部核心节点,在信息传播中更具优势。由此,提出构建政府与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异质结构节点相互依赖、权利共享的动态多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9.
从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知识共享理论研究出发,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核心概念这一独特视角对知识共享机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航运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基于此机制可以整体提升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更加灵活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品牌效应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与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一、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1.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营销学、品牌学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从西方传到中国,并伴随着本土经济人文的独特需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十多年来,我国本土对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更多的是一些注解和体会.而事实上,中国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发展有其独特的脉搏与规律,并且要深入地揭示其发展趋势,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提炼.以哲学的视角提炼品牌的基本元素,界定其基本概念,探讨了品牌的主体、客体、结构和本质,特别提出了品牌是由品牌的核心价值组成核心层,品牌的社会属性构成中间层,品牌识别、品牌个性、品牌利益、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构成品牌的形式层的三元品牌结构说,使当今流行于各学科的基本的品牌认识成果都在三元结构里找到逻辑归宿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谢振东  许森  焦豪 《技术经济》2007,26(12):43-47
产业集群中大量企业集中在相对较小区域内,这种高密度企业集中会对企业社会网络产生多方面影响。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许多差异特征,因此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也非常不同。本研究针对价值链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两个典型类型产业集群,探讨两种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特征的差异,并通过实证统计分析来检验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取样的两个产业集群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然后再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终证明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一种"撒网"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家社会网络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本.文章在产业集群成长的背景中研究了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的规律.文章发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类似于一个"撒网过程":在产业集群出现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局限于狭隘区域的强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跨区域的弱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地理范围更广的强联系所组成.  相似文献   

14.
薛敏  杜义飞 《技术经济》2017,36(10):47-56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了企业网络关系的动态演化路径和权变式、悖论式响应方式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命题。结果显示:在"聚焦—扩散"的网络关系演化过程中,权变式和悖论式响应方式均对艺术机构的学术发展和市场发展有推动作用,其中前者的推动作用大于后者;在"扩散—收缩"的网络关系演变过程中,权变式响应方式阻碍了艺术机构的学术发展和市场发展,但悖论式反之,此时悖论式优于权变式。  相似文献   

15.
许恒  肖昕楠  华忆昕 《技术经济》2023,42(9):106-120
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使跨国企业供应链所涉及的不同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程度产生差异,抑制了跨国企业在地区间的价值溢出功效。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基于跨国企业供应链的东道国供应商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溢出与消费者的反馈,分析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全流程披露机制的动机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社会责任的感知使跨国企业产生了通过社会责任强化相对竞争力的直接动机,供应链社会责任全流程披露机制刺破了“品牌面纱”,打通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供应链社会责任信息通道,形成跨国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基于理论结果,提出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由主体披露向流程披露转变、引导跨国企业在供应商合同中植入社会责任条款、培育和强化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社会关系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考察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仅在于非农工作自身的集体化作业性质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广泛的人际接触机会,而且非农工作经历调整和改变了个体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态度和能力。采用最新发展的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发现,非农工作经历对于形成农民间社会关系网络差距具有重要影响,贡献率可达8.67%,仅次于党员身份、教育程度以及性格因素位列第4。这一结果表明,在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出现新一轮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甚至回流的经济形势下,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坚定不移地支持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因为这不仅能够带动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助构建新型社会网络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how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media networks and the presence of fake news affects the degree of misinformation and polarization in a society. For that, we analyze a dynamic model of opinion exchange in which individuals have imperf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ue state of the world and exhibit bounded rationality. Key to the analysis is the presence of internet bots: agents in the network that spread fake news (e.g., a constant flow of biased information). We characterize how agents’ opinions evolve over time and evaluate the determinants of long-run misinformation and polarization in the network. To that end, we construct a synthetic network calibrated to Twitter and simulate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process over a long horizon to quantify the bots’ ability to spread fake news. A key insight is that significant misinformation and polarization arise in networks in which only 15% of agents believe fake news to be true, indicating that network externality effects are quantitatively important. Higher bot centrality typically increases polarization and lowers misinformation. When one bot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the other (asymmetric centrality), polarization is reduced but misinformation grows, as opinions become closer the more influential bot’s preferred point. Finally, we show that threshold rules tend to reduce polarization and misinformation. This is because, as long as agents also have access to unbias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reshold rules actually limit the influence of bots.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张科 《技术经济》2009,28(10):80-86
网络中的虚拟社区是现代舆论传播最为自由的空间,良好的社区交流利于舆论的有序发展,反之,如果社区中出现欺诈或不文明情况时,将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的有效发展。因此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要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了解网络虚拟社区中人员交流的特征。本文采用网络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虚拟社区的典型形式之一——网络论坛中的社区模式及成员间交流的特征进行了凝聚子群分析,并对划分出的子群进行凝聚性检验。得出结论:网络论坛中成员间通过交流形成不同的虚拟社区,社区内部成员具有明显的凝聚性,社区间的成员联系则较少。  相似文献   

19.
面对网络时代下人类信息传递和社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南京市高校师生的新浪微博用户作为抽样源群体,但在研究思路上又不局限于该师生样本,而是以各样本为原点来分别串联、圈定和分析其跨区域的网络社交关系;继而以"社交网络+地理网络"作为贯穿性主题词和关键指标,按"总体把握"和"师生比较"两个层面展开高校的网络社交特征与时空规律探讨,进而通过"社交关系+社交频率"组合形成的网络关联度对其地理网络进行分析,并与"南京总体微博用户"的地理网络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以南京市为基点)进行比较,得出高校社交网络在空间规模上聚集度高、等级差异明显,在关联强度上局限性大、不均衡性强等差异性特征,并剖析得出高校社交网络机制形成的地域植根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以及高校群体特有的教育资源(学术前沿)空间分布、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动因。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评述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研究。国外利用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流动人口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网络结构分析和求职网络研究。多数研究只是对个体网络的基本特性作描述性分析,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对未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