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态都不会忽视粮食商品对整个经济基础的稳定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粮食市场体制,对于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整个市场体系的合理化,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粮食生产流通现状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一直处于紧张平衡状态,国家对粮食长期实行统购统销,对商品粮供应实行配给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活力,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在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近两倍的情况下,人均占有粮食由解放初期的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上下,在占世界不…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市场化,粮食实行市场调节,这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彻底解决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却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一)引导土地资源从粮食生产向其它生产流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种粮食的信条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即种粮越多,自己余粮越多,这种规律促使农民多种粮,  相似文献   

3.
粮食充足,国泰民安。古代,子贡问政中曾有“食足、兵足、民信之矣”的高见,说明孔子当时已把粮食生产与供应放在治国安邦的首位。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尽人皆知,成为国民的共识。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如何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单位面积产量,则是关系国富民强、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政策由建国初的粮食自由购销制,到统购统销制,再到合同定购制和“价格双轨制”,然后到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转变过程从1949年到2003年历时54年,这期间还一直实行农业税政策。政策运行结果是农民税费负担日益加重,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进行的各种农业补贴资金越来越不堪重负。迫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压力和加入WTO的要求,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政策运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农民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加入WTO对农产品影响和了解《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订内容,具体讨论了我国的大宗粮食如玉米、小麦、大豆等所受的冲击和存在的机遇,最后就我国的粮食产业政策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作为最古老的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经济效益较低,在创造GDP中往往处于劣势,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安全和促进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要提高农业对GDP的贡献率,首要任务是必须成为农业强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高效农业.吉林省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及粮食出口量在国内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吉林省努力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制约着这一转变.为了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找出制约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对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再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剧增,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而且反过来,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环境问题对三大产业(主要是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如何进行下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粮食票证供应办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目前重新采用的粮食票证供应办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国情、粮情的粮食流通管理辅助手段,它有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统购统销的票证办法,本文还提出了当前条件下重新采用票证供应办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一、对陕北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现阶段陕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陕北农村认真贯彻"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大力开展秀美山川工程建设.在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陕北各级政府思考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就是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现有川、台、坝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陕北子长县的实例表明,一座占地一亩的蔬菜大棚,平均年收入可达4000余元,而种植粮食亩收入最高只有500余元,种植露地经济作物(如西瓜、蔬菜)每亩收入也仅1000余元.与此同时,人进棚工作,畜进舍饲养,可以使养畜、沼气、种菜、种经济林木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发展中粮食生产的振兴已超出农业经济问题而成为政治、社会问题被各级政府和广大理论研究者所关注。如何有效地刺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综合分析了粮食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一些症状,并提出促进农业资源转换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到近25年的最低点,小麦、糙米、大豆和玉米期货都处于多年来价格的最高点。海地因食品价格飙升引发骚乱,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国家先后发生骚乱,因此,粮食问题建设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稳定社会的基本产业。粮食是国计民生,确保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这就需要我们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关注,而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相关思想和防范措施进行探究,将给我们今天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粮食直补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补贴额度较小、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补贴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没有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不足及其政府的积极性,同时,粮食补贴普惠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统一补贴发放标准、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相似文献   

14.
民国前期,云南粮食基本上处于供求平衡状态。随着抗战爆发,由于农业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资料匮乏、粮食需求增多和分配机制低效等原因,导致云南农村破败、粮食产出锐减、供求失衡、粮价指数和零售品价格指数上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粮食危机。为了应对粮食危机,云南省政府试图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种植面积、统制流通环节和抑制消费等措施减缓粮价恶性上涨的压力。但由于云南省政府更多关注流通领域的统制,导致粮政无法根本解决抗战时期的云南粮食危机,由此推动了战后昆明民主运动的开展和云南的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和粮食储备企业的储粮积极性,应创新农业保险机制,把粮食种植以及价格波动等纳入保险范围,并建立政府买单、保险公司保险、种粮大户和粮食储备企业受益的农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6.
储备粮食生产能力的出发点是,既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又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调整将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粮食自给率下降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草地、耕地及林地的退化,湖泊污染等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进一步突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基于上述理念,结合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出在粮食供求稳定时,将粮食的生产能力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即"藏粮于地"、"藏粮于科技"、"藏粮于民"、"藏粮于调控",具体通过坝子保粮、坡地增粮,保持平坝与山区的动态平衡;通过森林加粮,粮食生产能力向食物生产能力外延扩展;通过以特换粮,食物生产能力向农业生产能力扩展。在危机发生时,启动应急机制将蕴藏在特色农业之中的资源投入粮食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农业地区为什么要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传统农业地区与先进地区比,工业相对落后,这不仅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传统农业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势在必行。江西宜春地区是个传统农业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1.18%,人口占12.27%;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全省的14.38%,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占全省近1/5。而第二产业在全省排不上位子。工业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粮食)连年丰收,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丰收后突现的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呼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弱质及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强有力支持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决定了农业保护的现实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第二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经济总量的过剩,使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剩,实质上是低消费水平在过剩.从长远看,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适应需求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都离不开农业政策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状况表明,粮食政策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比较利益低、政府行为缺位、科技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