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现代物流体系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证,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供应链效能提升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环节。徐冠巨建议,加快发展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提升中国供应链效能,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双循环”是指国民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不稳定的国际金融形势的重要产业战略部署,旨在不断培育和升级我国产业集群,以有效地承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收缩后源源不断回归国内市场的中小企业。不难看出,“双循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构建经济蓄水池,通过高效利用国际、国外两个大市场与两类产业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产业系统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遭遇巨大挑战,但是给加速科技发展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非常"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环境下,湖南省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把握通航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个迫切任务.本文在阐述湖南...  相似文献   

4.
汪婉 《中国发展观察》2022,(5):45-54+63
<正>在即将进入“十四五”之际,中国政府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明确指出,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时期,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物流供应链产业链串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物流供应链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未来中长期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多地区-多部门贸易模型来量化分析双循环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并从区域和行业层面分别分析降低省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循环和降低关税、促进国际循环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双循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分别提高实际经济增长26.55%、15.91%和5.40%;在行业层面上,上述三种循环对应的经济增长效应平均值分别为36.94%、22.78%和6.05%。可见,国内循环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国际循环,且双循环的整体经济增长效应大于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和。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省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循环,有助于实现产业转移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却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关税、促进国际循环,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却可能进一步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未来应权衡二者的关系,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用差异化的政策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其发展不仅涉及“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在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也涉及其在国内、国际循环中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大湾区在多尺度发展环境中通过跨尺度联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必将趋于复杂,迫切需要寻找适配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通过剖析粤港澳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特征、模式及其动态演变,初步探索了“双循环”体系下“东西兼容,四链融合”的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创新模式,表现为以“东西兼容”的开放创新推动形成“粤港澳+国内+国际”创新模式,并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以此实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玲 《现代企业》2023,(7):75-76+85
<正>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巨变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部署,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时代命题。通过优化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组织绩效和管理能力。而核心业务部门是中小企业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必然要求,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战略机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不仅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能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动力。在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宏观战略指引下,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将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剖析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珠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行业转型升级之际,我国汽车产业如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是首要问题。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实现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几年,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起步期和关键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市场机遇、产业机会更为广阔。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模式、技术、产品的变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此,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4.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升金融服务“双循环”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性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活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对“双循环”的服务能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通过投贷联动提升金融服务“双循环”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高效、自由的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基本要求和“精准匹配和优化升级消费端和生产端”的突破方向,数字技术构建线上市场的全新空间,赋智供需两侧优化升级,有效打破国内经济要素的流动壁垒,有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建设。从硬件基础、制度生态和数据要素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我国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落地转化能力,提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水平,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基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双循环”背景下,创新仍然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五大城市群面临着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突出,区域发展非均衡程度较高;核心城市引领性不足,区域产业同质问题突出;国际局势影响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低以及知识流动程度较低,企业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急需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我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链接和关键发展支点。通过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与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的演进关系,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制,即内循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外循环从借助国际市场、深化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外部资源等方面分别助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依据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流通发展基础;加强流通体系上游建设,稳固双循环经济生产基础;激发流通体系下游潜力,注重需求端供给改革;强化流通新技术赋能,打造国际流通品牌;加强流通体系制度建设,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深化对外开放,整合外部优势资源等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发挥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消费金融通过总量提升效应、品质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内部联动效应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并通过内外联动效应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目前,消费金融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触达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缺乏差异性、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未来,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深耕下沉市场、重视“新消费”趋势、践行“行业监管+机构自律+消费者自我保护”原则、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经济政策等提升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率,以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李锦 《国企》2021,(1):18-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主题敲定,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词汇是“双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