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鑫 《魅力中国》2009,(27):108-109
在现代公司制体制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于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资本所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普遍采取企业经营绩效的事后评价方法,考核和评判经营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和经营成果。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 一、经理革命的内涵 在法人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派生了股东所有权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进而又产生了股东所有权同企业控制权的分离。这个过程,就是经理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经理革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股东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其主要特征是大所有者直接控制公司,即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直接为某个家族或一个为数不多的股东集团所持有,其他股东作为“初始所有者”(或终极所有者)而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权已经与经营权相分离并掌握在法人产权的控制者手中。法人产权的控制者是谁呢?在企业高层的董事会,他们是某个家族或某个为数不多的股东集团;在中层,他们是支薪的职业经理。  相似文献   

3.
陆杉 《特区经济》2005,(11):84-85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会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以使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这种行为往往会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产生这种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一般而言,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希望的是他们投入的资本实现尽可能大的增值和股票价格的最大化,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则追求自身人力资本的最佳实现。这种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所谓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企业家,以所有者的目标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力,积极谋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为依托的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 委托代理与层级组织结构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伴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企业规模、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企业管理本身日趋复杂化、专业化,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由伯勒(Berle)与米恩斯(Means)成功地引入到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其主要思想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一个条件,其中所有者的利益与最终经营者的利益可能往往背道而驰。并由此产生了旨在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针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Demsetz等人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条件有过深入地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拥有两家以上企业的所有者的委托行为。并且进一步考察了结合激励机制后,所有者的委托行为决策边界,进而从理论上解释了公司治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规范方案。  相似文献   

7.
贺宣真 《特区经济》2005,(8):266-267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1.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经营者的经营需求重合。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局限,一般难以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形式多为合伙或独资企业,所有者大多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即使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管理,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不够彻底,仍然“藕断丝连”。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者已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人,通常被看作是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求重合,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  相似文献   

8.
项大泉 《北方经济》2007,(24):67-68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的业主制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与创业革命后,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形式让位于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剩余的分享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独占转变为权益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其工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一企业所有权问题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及剩余索取权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举 《辽宁经济》2006,(10):55-55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保护所有者的自身权益,防止过高的投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资本家范畴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基础上,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普遍分离的今天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界定一个人是否是资本家要着眼于他是否是人格化的资本,即是否履行货币增殖的职能。当代社会,大多数股票所有者不履行货币增殖的职能,不是资本家。大企业高管,包括我国国有企业的高管,即使不拥有所在公司的股份,但履行货币增殖的职能,也是资本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正在进行的公司制改造,目的是通过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然而,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所有者(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利益不对称、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全的问题,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经常发生。如何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杨宏 《特区经济》2005,(10):346-347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以资本受托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受托责任。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企业,托付经营者进行管理和经营。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将其财务资本的控制权部分转移给经营者,并要求经营者对其承担受托责任。经营者不仅要按股东定下的目标来完成其所托付的义务,而且还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管理和使用财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股东则视经营者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对其给予回报。但是,耍实现上述结果的重要前提是,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和信息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指资金和生产资料(土地、房屋和技术设备等)的所有者把这些东西的使用经营权让渡给别的经济实体或法人。在发生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期限内,所有者并没有放弃对生产资料和资金的所有权,然而使用经营权已转给别人掌握支配。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格局1.两权分离下的财务、会计立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前提,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所有者可以以选择经营者、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力影响企业行为,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因此现代企业可以按自己的意志经营法...  相似文献   

16.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活动复杂化,其管理体制要求公司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以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有效保护所有者权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管理、提高效益是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在企业财产所有与占有使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客观上需要企业建立一种互相约束、相互制衡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人力资本实现所有权的复杂性 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因为单个资本无法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出现了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联合,股份制企业得到发展.此时,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剩余权利的完全占有,所有权安排的实现需要在不同实物资本所有者之间分配企业的全部剩余权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司独家发起、部分改组、以社会募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主管委派制是指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组织机构(含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由其所有者或者上级委托人委任派遣会计主管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实行已经十分普遍,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