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西部乡下的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老农,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只有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一天,一个温州人来到了他的农庄。“我想带你的小儿子到城里去发展,你同意吗?”温州人对老农说。“那怎么成?现在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我身边。”老人直摇头。“如果我  相似文献   

2.
笑口常开     
特地找来的   几个家伙相聚在一起赌钱。   开赌前,他们对老是赌输的阿三说:“算了吧,你还是去门外瞧瞧有没有警察好了。”   阿三去了整整 10分钟,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门外没有警察,所以我特地去派出所找来一个。” 难度在哪儿   某人在奶牛场找到一份工作。第一天上班,老板给他一只桶和一条凳子,让他去牛棚挤奶,他快乐地领命而去。下班的时候,老板见他溅了满身的牛奶,那条凳子的腿也断了,就问他:“怎么样,这活挺难吗 ?”   他哭丧着脸答道:“挤牛奶倒不难,难的是让牛坐到凳子上去。” 节俭夫妻   从前,王…  相似文献   

3.
杂草锄不净     
《大众标准化》2014,(10):37-37
古时一位官员无故被罢官,回到家乡怎么也想不通,心乱如麻。他每天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可这件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一天,他遇见了大师,便向大师诉说心中的苦闷,问大师怎样才能解脱出来,不去想那些烦心的事。大师看向远处,一位老农正在杂草丛生的荒地里开荒,大师便问官员如何种这块地。官员看了看这片地,满是杂草,他便对大师说:“大师,种地先锄草,我肯定先要把这里的草锄干净,然后再种植。”大师不语,上前和老农耳语了一阵,老农便把这块地交给官员种菜。  相似文献   

4.
客户与客人(六)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有位穿着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走进一家汽车专卖店。他一进店,迎面立刻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很客气地问:“我能为您做什么吗?”老农说:“不用不用,外面太热,我刚好路过这里,进来吹吹空调,马上就走。”小姐为老农倒了杯冰水,并请老农坐在豪华的沙发上。老农说:“我们种田人衣服不太干净,怕会弄脏你们的沙发。”小姐说:“沙发就是给客人坐的,否则公司要它干什么?” 喝完冰水,老农事出有因地欣赏起展厅中的新卡车,小姐走过来给老农介绍。老农说:“你可不要误会,种田人可用不着这种…  相似文献   

5.
笑口常开     
生意经   有一个小贩,见对面来了个妇女,就拦住她说:“阿姨,我这里有便宜毛巾,买吗 ?”“不买。”“牙膏 ?”小贩又问,“不买。”“针、肥皂、袜子要啥有啥,要买什么 ?”“不买 !”妇女显得很生气,“我对你说过了,什么都不买,你怎么还缠个不休 ?要不我喊警察啦 !”   小贩:“你要叫警察 ?阿姨,这里有叫警察用的哨子,每个五块钱。” 不准用空气   邻居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老齐家的院子里,说是车胎跑气了,要借老齐的打气筒打气。老齐把打气筒递给他。谁知这位邻居把气打饱之后却说:“你这气筒真不好用,把我的手都磨出…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大春栽插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田里都是群众忙碌的身影。但下村也看见有部分收了小春作物的干田还没有翻犁,就问在地边忙着的老农。老农说:“这田没水啊,请你们给水管站打电话,让水库放点水下来我们好栽秧。”“那你缴了水费没  相似文献   

7.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早已是妇孺皆知的民谚,没想到却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最近我草拟了一篇关于打假的杂文,星期天在家抄正时,一位退休老教授来访,于是乘机请他指数。因系多年的朋友,彼此无拘束,他看后指着末尾“要使假冒伪劣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那句,直率地说:“这句欠妥。”问其原因,他笑道:“此乃‘点睛’之笔,一字值干金。叫我说破可以,但要平分稿费。”接着,他讲了几个JJ、故事。其一:他说他这辈子多次偶见老鼠过街,确实是人人喊打。不过,一般都是动嘴喊打的多,动手去打的少,因此,很少见到有把过街老鼠打…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19):48-48
识字小孙子刚开始认字,爷爷问他:“—个广底下一个木是什么字?”小孙子说:“床。”“那一个广字底下两个木呢?”小孙子想了想答:“双人床。”下边有大轿车司机车经过一个山村时向一位居民打听:“请问,此地哪里可以找到汽车配件?”“往前走,过了那个急转弯处有个峡谷,那下边多得是。”  相似文献   

9.
老农语中藏地名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有了钱,辛辛苦苦一辈子的老农便想到外边去游玩一番,老了也要"潇洒走一回"。旅游归来.老伴问他去过哪些城市,他兴奋地说:"船出长江口,风平浪静,一路平安来到海上绿洲,那里四季温暖,真是八月飘香香满园,不...  相似文献   

10.
善待别人     
《冶金企业文化》2008,(6):44-44
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开着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刚刚递出去五块钱绿灯就亮了,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地对问他要买什么颜色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行了!”那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个炎热的午后,一位身穿汗衫、满身汗味的老农伸手推开汽车展示中心的玻璃门,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姐马上迎上来并客气地问:“大爷,我能为您做什么吗?”老农腼腆地说:“不用,外面太热,我进来凉快一下,马上就走。”小姐马上亲切地说:“是啊,今天真热。您肯定热坏了,  相似文献   

12.
中奖的司机     
余平 《河北企业》2006,(6):77-77
警察在公路上拦住了一辆车,对司机说,由于他开车时系安全带,获得了5000美元的安全驾驶大奖。警察问司机:“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钱?”  相似文献   

13.
以前最忙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最忙的十白是中小企业的老板,销售、生产、内务等事必躬亲。前不久偶遇一个从事小商品批发的朋友,问起近况如何,连声说忙:“你看看我学车的时间都没有,这儿来个电话,那边出个问题,都得自己去,雇的几个人一点用都没有,也就是接接电话……”再一问:“既然这么忙,还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学车?原来刚买了台小面包车送货,现在请的几个人没有会开车的。“那咋办?还不得自己来?”话音中透露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自豪——忙总是好的。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个村庄,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  相似文献   

15.
爱情的气息     
崔书君 《乡镇论坛》2008,(20):37-37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男孩到邮局去邮寄东西。他问邮局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包裹的包装,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个纸盒子,男孩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工作人员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男孩连忙说:“是的,是贵重物品。”工作人员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又伸进一只拳头,让它躺在里面,似乎是在测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做好事 星期一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 “昨天,你们都做好事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说: “我们五个人一起搀扶一个老太太过了马路。” “何必5个人呢?” “老太太说什么也不愿意过。” 不敢说 米勒先生到医院看病,他嗓子疼,大夫给他作了细致的检查。检查完毕,大夫说:“你的扁桃腺发炎了,最好把它切除。” 手术后不久,米勒恢复了健康。 可是,过了半年,他的腹部又疼了,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疼,只好再来找大夫。 “你的盲肠发炎了,必须把它切除。”大夫说,米勒又作了手术,把盲肠切除了。 几个月以后,米勒又来找大夫,大夫问…  相似文献   

17.
心妍 《中国就业》2007,(10):57-58
两个人都是80后,各自忙了一阵子,好不容易有时间相约出去吃晚餐。他体贴地问她:“今天想吃什么?”她很努力地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吃小笼包,上回去的那一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广东质量》2003,(5):93-93
基辛格堪称本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中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相似文献   

19.
科比“道”     
杨毅 《中国企业家》2010,(12):126-126
有一天我和姚明吃晚饭,一个平时不太看球的朋友问:“NBA里谁最厉害?”姚明微微一思索,说:“科比,他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弱点,无论你怎么防都防不住的球员。在跟他比赛的时候,他每次投篮不中,都让人觉得像上帝的恩赐,我就赶紧扭头去抢篮板。”  相似文献   

20.
逢年过节,给上级送礼这事普遍得就像丢自行车。如果硬要刨根问底地问个“为什么”,那只好说:人家都去送你不去送行吗?。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做法是不识时务的。遇着上级领导家里有红白喜事、你能视而不见不去送礼吗?假若真的没送,在送礼的人群中没有你的身影出现,你等着瞧吧。人言可畏的议论会让你浑身冒汗:“某某没来,是不是领导对他有看法了?”在眼下这种送礼分先后、礼品分轻重的风气中领导能对你没看法?尽管送礼俗不可耐,不过在几分无奈中送礼者也体会到了送礼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由于“礼”是润滑剂,好多上下级关系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