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和人均GDP、香港人均GDP、绝对距离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互有不同,内地各省市(自治区)对香港的出口贸易潜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内地与香港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截面数据,构建了中国出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3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伙伴国的GDP、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距离、中国与伙伴国的人口等因素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存在着显著性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引力模型的闽台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祖国大陆内地各省市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决定,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考量了福建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联系程度.结果显示:福建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已由"充分"转向"不足",贸易联系程度呈弱化的趋势.应积极强化有利因素,弱化不利因素来挖掘闽台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于2002年底开始着手建立,至2010年初初步建成。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的特点,运用单边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引入滞后效应(lagged effects)得出扩展的引力模型,并依此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
引力模型是贸易领域进行定量分析的主流工具,近十年来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在理论方面,本文依据消费者偏好结构、生产者技术结构两条主线考察和评述了引力模型的理论发展脉络;在实证方面,对零贸易量问题、处理多边阻力问题的方法以及从双对数模型到各种伪似然最大估计模型等计量方法的改进等进行了综合评述。最后在对引力模型前沿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速度与规模令世人瞩目。以2000-2010年期间中国和14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等变量的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各因素对我国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国(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文化以及贸易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我国同贸易国(地区)的贸易流量,而距离对我国贸易流量的阻碍作用仍然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贸易流量指标分析表明,台湾地区与包括大陆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不平衡的互补贸易关系,对大陆出口依赖明显,对东盟等其他贸易伙伴进口依赖明显,致使台湾地区对大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敏感.基于多边阻力条件的引力模型分析表明,海峡两岸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双方经济增长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存量、海峡两岸贸易政策等.“大三通”、ECFA关税减让等政策的效果显著且不断放大,两种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1996年~200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度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正相关关系,制度差异平方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负相关关系,制度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倒u型,但前者通过显著性检验,后者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实证研究了制度差异的子指标对我国对外贸易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建议:短期要提高人们参与政治过程的程度和媒体的独立性;加强监管、防止过度监管、减少坏政策的发生概率.长期则要提高政治稳定性、杜绝暴力;提高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能力;提高人们遵守法律和执行合约的程度;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1.
试论香港转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口贸易曾经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由于香港码头费用高昂、中国入世后全面对外开放、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等重大因素,香港的转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其中的5个主要原因,指出香港的转口贸易将进一步转向离岸贸易。并成为主要贸易形式之一,香港作为贸易转口港的传统角色也将逐步淡化。香港必须适应这种大趋势。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垄断。降低费用,提升服务。以保持香港第一货柜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钟子建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4)
由于中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早已出现饱和状态,蔬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蔬菜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虽然中国蔬菜出口的绝对量很大,但与其他蔬菜出口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蔬菜产业出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吸收了中国蔬菜出口量的40%左右。因此,研究中日两国的蔬菜贸易可以为双边蔬菜贸易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Wutang Dai Gaojie Dai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7):1-6
The monetary system of Hong Kong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reforms, now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oney supply and restrain inflation. The reform of monetary system is very meaningful for mainland China, as mainland China also wants to restrain inflation.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monetary system's reform of Hong Ko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ney supply system.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entral bank of mainland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Hong Kong's experience and carry out more reasonable monetary reform.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收入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和澳门在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两个特别行政区回归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陆的人均收入水平曾远远落后于香港和澳门地区。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的投资与人力资源的双向互动,三地经济出现了显著收敛现象。中国大陆的经济成功得益于香港、澳门地区与沿海各省市尤其是广东省在技术溢出、大规模的投资和贸易行为方面的一体化,而经济溢出、投资和贸易行为必定推动经济一体化和收入收敛行为的出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地区的收敛趋势并研究三地收入收敛性的决定因素。本文使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定量分析了中国大陆各省市与香港、澳门地区在过去40多年间人均收入的收敛速度问题,结果表明,在经济改革之前,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地区不存在人均收入的收敛行为,而在经济改革之后,却出现了显著的绝对和相对收敛。在经济改革期间,如果模型不考虑贸易和对外开放因素,这一收敛速度将不超过0.01,如果考虑贸易和对外开放因素,这一速度则超过0.02。 相似文献
15.
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在采用并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空间距离和贸易政策等,并通过Beta系数检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贸易潜力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当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积极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es annual data spanning 1962 to 2003 to examine whether business and inflation cycles have become more similar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as the economy has been liberalised and modernised. We find evidence of synchronisation, although business cycles in a group of mainly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ppear to have diverged from those in the rest of China. Both the business and inflation cycles in Hong Kong seem to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ynchronised with those in the Mainland over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0-2009年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区域贸易安排的"服务贸易效应"展开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区域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区域货物贸易安排"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缺乏统计显著性。(2)"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服务贸易效应"超过了"南南型"和"北北型",而且非对称性的"南北型"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最显著,将双边服务出口流量提升了73.71%-76.81%。(3)"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大致需2年时间逐渐释放,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渐入期"要小于区域货物贸易安排(约10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引力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引力模型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香港地区出口的实际值与模型估计值进行比较,发现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香港地区贸易联系密切,从一个侧面说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