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县域金融发展,运用协整检验、阿尔蒙变量回归等实证方法,着力探讨定西市安定区经济系统整体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安定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阿尔蒙变量回归也同样可以看出,安定区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对该区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结构指标对该区金融发展起阻碍作用,即随着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大,对该区金融发展阻碍作用越明显;城市化水平指标对该区金融发展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升级是安定区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Hansen(1999)平行数据阈效应模型的检验与估计方法,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28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存在阈值点以及阈值点进行估计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阈变量.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金融发展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开放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阈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虚拟变量回归等方法,对金融发展指标与产业结构协调化、高度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辽宁省相关数据为例就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以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利用回归分析发现,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还有大的空间;(2)通过协整分析检验也发现,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不协同效应;(3)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投资与经济增长均不存在因果导向关系。建议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中,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定量研究.首先采用阿尔蒙方法做了分布滞后模型,后又用工具变量法对其自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作为上面这种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对金融发展与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978-2007年间,金融规模的扩张和经济增长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代部门的扩张则拉大了湖北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本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000-2013历年的GDP与金融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原因,湖北省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原因,湖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互为因果联系,而且湖北省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中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79-2010年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二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金融市场进入成本以及穷人初始财富不足的限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门槛特征。本文利用1997—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对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相应的门槛、穷人达到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金融发展才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也进一步说明,只有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选取适当指标,在平稳性及协整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减缓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SCC-FE模型和门槛变量二元虚拟变量法,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背景下,金融发展、结构偏差和农村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均表现为减贫效应减弱,金融效率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转变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贫效应逐渐消失,较高政府干预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阻碍了农村贫困减缓。结合研究结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减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以1978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均实际GDP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快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就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所发挥的作用还鲜有学者关注.本文基于2012—2018年29省际的面板数据,引入数字普惠金融这一变量,构建具有调节变量的非线性模型来实证检验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当前金融集聚效应并未指向实体经济,前者对后者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此外,金融集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效应显著为正,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抑制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河北省1985~2010年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指标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Joh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河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在联系,得出了河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完全由实物部门决定;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一直强调利率与现实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而现代的经济学派则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各种可能的关系,既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在二者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上也存在分歧.下面本文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检验利率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检验来说明近年来我国利率调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阐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择了五项主要金融发展指标,对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确存在长期的促进作用,并且"规模扩张"仍然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相对发达省份的"金融效率"指标有明显提升,而相对落后省份的"金融规模"指标仍然较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浙江金融》2023,(5):50-61
基于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又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进而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在数字金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关系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认识数字金融的实际价值、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进而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1976-2007年间的资本账户开放与制度质量以及金融发展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作用于金融发展和金融脆弱性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在我国是存在的.并且,无论是制度合成指标,还是制度分指标,对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效应都为负,间接效应都为正.此外,金融发展与资本账户开放之问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不足、制度质量不高,是现阶段抑制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的角度,应强调相关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多变量VAR系统,对衡量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的指标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构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金融中介的整体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一结论在实证角度肯定了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定量研究。首先采用阿尔蒙方法做了分布滞后模型,后又用工具变量法对其自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作为上面这种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